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双11 最终变成了让所有人都讨厌的样子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04日 09:30 0 aa

今天是11月4日,双11已经进入冲刺阶段,但给人的感觉,整个市场安静得有些反常。除了京东还有些大的营销动作,其他主流平台几乎没什么动静。如此冷清,当然不是偶然,是双11从一场“没有输家”的全民狂欢,慢慢变成“没有赢家”的系统性困局的自然结果。


回过头看2009年,双11刚出现的时候,电商生态还很简单。平台需要流量,商家需要曝光,消费者想买便宜货,三方目标高度一致。淘宝商城(后来的天猫)搞了个“全场五折”的活动,一天成交5200万元。对平台来说,这是打响品牌的机会;对商家来说,这是清库存、拉新客的好时机;就消费者而言,这是实打实省钱的日子。没人吃亏,大家都赚到了。那是一个增量时代,蛋糕越做越大,分的人越多,每个人反而分得越多。


接下来几年,双11迅速膨胀。2012年成交额破百亿,2015年破千亿,2021年达到5403亿元的顶峰。一路狂奔,靠的是人口红利、流量便宜、物流和支付体系快速完善。平台借势扩张,商家借势打开市场,消费者借势享受低价。三方在同一个节奏里往前走,节奏越快,大家越高兴。那时候的双11,真是一场没有输家的盛宴。


但盛宴,总有散场的时候。随着用户增长见顶,流量越来越贵,大家花钱越来越谨慎,原本共赢的逻辑就开始崩塌。平台为了维持GMV(商品交易总额)数字,不断拉长促销周期,从一天变成近一个月。预售、定金、尾款、跨店满减、品类券、红包雨……规则越来越复杂,操作越来越繁琐。消费者不再觉得惊喜,反而觉得被算计。商家也不轻松,要提前备货、压资金、熬夜盯数据,还要应付平台的各种考核。平台自己则陷入内卷,阿里、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轮番上阵,补贴战、流量战、内容战打得不可开交,却很难看到真正的增长。


最讽刺的是,现在的双11,几乎找不到真正的赢家。


消费者看似选择更多,实际上更累了。早年的双11,价格透明,折扣直接。现在不少商品先涨价再打折,原价虚高,优惠券叠加后才回到日常价。消费者要花大量时间研究规则、比价、凑单,最后发现省下的钱可能还不够付时间成本。更关键的是,经济环境变化让很多人不再愿意为“伪需求”买单。“非必要不消费”成了共识,双11从“必买日”变成了“可买可不买日”。


商家的日子呢,也不好过。大品牌还能借双11刷存在感、冲销量,但利润微薄,甚至亏本赚吆喝。中小商家则越来越难。他们没有流量扶持,只能靠低价搏曝光,结果往往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为了应对大促,他们要提前几个月备货,占用大量现金流;促销结束后,如果销量不如预期,库存积压又成新负担。更麻烦的是,平台规则年年变,玩法越来越复杂,小商家根本跟不上节奏,只能被动应付,甚至干脆退出。


平台自己同样深陷泥潭。表面上看,双11还是年度重头戏,但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为了吸引用户,平台不得不砸钱补贴、请明星、搞直播,成本高得吓人。但用户增长早已停滞,新增订单多是存量用户在不同平台之间来回切换,实际增量有限。更严重的是,过度依赖大促打乱了日常经营节奏。平台把资源集中在双11,导致平日流量低迷,商家难以建立稳定的销售模型。长此以往,生态失衡,平台和商家的关系从合作变成了博弈。


就连物流、客服、技术这些配套环节,也承受着巨大压力。快递员在高峰期超负荷运转,服务质量下降;客服团队日夜加班,情绪崩溃频发;技术系统面临瞬时高并发,稍有不慎就崩溃。种种成本最终由整个社会承担,却很少被算进双11的“成功”账本里。


双11为什么从“没有输家”变成“没有赢家”?根本原因在于,它已经从一个市场自发形成的消费节点,异化成一场由平台主导、以GMV为核心指标的表演性工程。在这个工程里,真实需求被掩盖,真实价值被稀释,真实体验被牺牲。各方都在为一个虚幻的数字奔忙,却忘了零售的本质是满足需求、创造价值。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双11所依赖的增长逻辑已经失效。过去十年,电商靠“流量+补贴+规模”驱动,其模式在增量市场中有效。但现在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用户不再为噱头买单,商家不再为曝光牺牲利润,平台也难以持续烧钱。当三方目标不再一致,共赢就变成了共输。


京东在2025年双11中还有些动静,或许是因为它试图回归简单:强调低价、简化规则、聚焦供应链效率。但即便如此,京东也无法扭转整个趋势。局部的清醒,改变不了系统的疲惫。


双11不会消失,但它必须改变。如果继续沉迷于GMV数字、复杂玩法和短期刺激,只会让各方越来越累,越来越失望。真正的出路,在于回归零售本质:平台提供公平透明的环境,商家提供真实有价值的商品,消费者获得省心省力的体验。只有这样,双11才可能重新成为一场有意义的消费节点,而不是一场没有赢家的疲惫表演。


双11 最终变成了让所有人都讨厌的样子


当初的双11,是一场所有人都能分到蛋糕的盛宴;如今的双11,却像一场所有人都在假装热闹的仪式。仪式可以年年办,但人心一旦冷了,就很难再热起来。2025年的冷清,或许正是市场在用沉默发出警告:别再演了,该回归真实了。

#双11#

全文完


愿本文令有缘读到的朋友满意,如您喜欢,烦请给文章一个点赞、在看或者转发。也请关注我的头条号。


感恩生命里与你的每一次相逢,都是时光馈赠的温柔奇迹。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