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何万青谈工程师文化:从创新沃土到官僚泥沼 | CED专家谈

今日快讯 2025年08月06日 14:28 0 aa

作为第五届CED组织委员会主席,前英特尔首席工程师何万青老师不仅是这场盛会的核心推动者,更是工程师文化二十余年演进的深度亲历者与见证者。CED自2021年举办第一届活动来,CED一直在坚定地践行着自己的使命——“推动工程师文化落地,激发工程师创造价值、技术改变世界”。这场盛会将助力技术人在AI浪潮中确定发展方向,以幽默、荣誉与实战的形式传播工程师文化。


何万青谈工程师文化:从创新沃土到官僚泥沼 | CED专家谈

何万青

清程极智副总裁

CCF CED组织委员会主席

CCF CNCC25论坛委员

前英特尔首席工程师/阿里云高性能计算负责人


Tanya Reilly 的《The Staff Engineer‘s Path》深刻揭示了工程师文化的核心价值, 这本书的核心,不仅是让资深工程师的价值发挥出来聚焦工程产出,更在于他们是工程师文化的维护者和训练者。他们需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对抗官僚主义,引导团队回归到以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正确道路上来。 中译本《工程师进阶之路》收到了不少写完的推荐序,从院士到技术大神,有些本来Supposed写简短的推荐语,没想到几易其稿写成了一篇文章的推荐序。


我读了几篇,忽然想,这些都在谈构建,要不要反过来看看,是什么样的组织行为,消解和蛀空了工程师文化?


我们先来看看,工程师文化,看起来应该是什么样子:

1.数据驱动与事实为王(Data-Driven & Meritocracy of Ideas)

2.鼓励创造与建设(专注于构建)

3.主人翁精神与基层创新(承担责任/自下而上发起创新)

4.建设性冲突与开放性(Constructive Conflict & Openness)


我先后两次在Intel公司工作共14年,主要职责是在工程团队做不同的技术工作,后来从互联网大厂回归,担任了两年Principal Engineer,听到了不少从外部视角观察 Intel工程师文化的流变的反馈。从安迪·格罗夫时代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的精神内核到提倡“建设性冲突”(Constructive Confrontation)“当仁不让”(Assume responsibility)的工程师文化。这里的“建设性冲突”(Constructive Confrontation)是鼓励团队成员直言不讳,敢于挑战权威和既有方案,确保决策的严谨性。而对于“尚未确定谁来负责的事务”,工程师被要求“当仁不让”(Assume responsibility),主动承担责任,解决问题。在经过一系列痛苦的re-org不见效之后,我听到一个美国老员工的说法:“格鲁夫时代的偏执文化,鼓励的是在不确定性中通过激烈的碰撞找到最优解,其核心是面向未来。现在这种文化逐渐僵化,变成了对 IDM流程的偏执、对IA旧有架构的偏执,以及对内部政治斗争的偏执。其核心从面向未来变成了守住现在。”


何万青谈工程师文化:从创新沃土到官僚泥沼 | CED专家谈


工程师文化盛行的公司,有一个表征,就是没什么办公室政治水平,简单直接,多有共同对事情负责的心态,少有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和“向上管理”的念头。有时候,从外面办公室政治盛行的公司斗争失败的选手,空降到典型工程师文化的公司,这些人作为斗争高手,往往容易上位。因为他或她们更擅长人和人的斗争、权力的获取和操控 - 然后美其名曰“leadership”,而工程师们拙于与之抗衡,莫大之患,从此埋下。你看一家公司,内部那些喜欢谈“leadership”的人多了,大概率,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正披挂上阵,在工程师文化的铠甲上钻出一个个窟窿。


厨房里出现了第一只蟑螂,你就晓得,看不见的潮湿阴暗所在,已经有成窩的幼虫和蟑螂的卵鞘在孕育。看到哪些现象,就意味着一个组织的工程师文化危险了呢?

比如开会流程⾄上,出现了问题不聚焦解决问题,⽽是按规矩切到下个环节,按时完成议题,请领导讲话了事。

⽐如决策标准从“什么是对的?”切到“这话是谁说的?”“谁是对的” 的扭曲,揣摩⽼⼤是怎么看 “唯上标准”;⽐如正直敢⾔的⼯程师被边缘化,坚持⼯程原则、提出质疑问题的⼈,被视为“麻烦制造者”;


这些端倪,可以看看波音公司的例子。


波音公司曾是工程师文化的典范,工程师们拥有极高的话语权,被鼓励为了安全挑战任何权威。然而,与麦道公司合并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麦道以财务和成本为导向的企业文化,逐渐取代了波音原有的“制造最好的飞机”的宗旨。公司的目标从追求卓越技术转变为“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


在737 MAX的开发过程中,这种文化冲突达到了顶峰。尽管许多工程师对MCAS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严重的安全担忧,但管理层为了控制成本和抢占市场,利用职权压制了这些声音。他们更关注如何向监管机构推销方案,而非解决技术风险。


何万青谈工程师文化:从创新沃土到官僚泥沼 | CED专家谈


办公室政治盛行,决策不再基于工程数据,而是基于谁能更快地找到一个“看似”可行的方案,以及谁能更好地取悦高层。那些敢于提出质疑的工程师被视为“阻碍者”,而善于包装和汇报的管理者反而得到了晋升。


在一份报告提到,最初的737配备的发动机实在太小巧了,机翼下方的离地间隙非常充裕。随着737机型不断升级并换装更大发动机,发动机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开始变得有点...呃,捉襟见肘。但通过换装更大的发动机,波音改变了737客机固有的空气动力学特性。(Norebbo.com),之后(用软件行业的术语来说)他们开发了各种"临时解决方案"。最引人注目的改动之一是将发动机进气口形状从圆形改为椭圆形,以增加离地间隙。


何万青谈工程师文化:从创新沃土到官僚泥沼 | CED专家谈


之后,工程上还带来了"机动特性增强系统"(MCAS)软件的问题,硬件和软件问题在一个系统工程里逐步冒了出来,“防失速系统高度依赖安装在客机两侧的传感器——但该系统仅读取单侧传感器的数据。(Norebbo.com)”,详细报告分析可以参考文献【1】。


何万青谈工程师文化:从创新沃土到官僚泥沼 | CED专家谈

何万青谈工程师文化:从创新沃土到官僚泥沼 | CED专家谈


最终,两起737MAX空难事故导致数百人丧生,彻底摧毁了波音“安全”和“卓越”的品牌形象。 失望的资深工程师大量流失,公司失去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为追求短期利益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何万青谈工程师文化:从创新沃土到官僚泥沼 | CED专家谈


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ET302航班的残骸,该航班由波音737Max客机执飞,于3月11日在埃塞俄比亚比绍夫图坠毁,机上157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引用自互联网


可见,工程师文化的核心,是尊重事实本身,为产品和服务“这些事情”负责。工程师的特质,就是对技术本身解决问题和完成好产品感兴趣,而不是对“解决问题和完成好产品”这件事带来的好处和领导心情感兴趣,


何万青谈工程师文化:从创新沃土到官僚泥沼 | CED专家谈


《The Staff Engineer‘s Path》中译本《工程师进阶之路》将于2025年10月24日,在CED✖️CNCC大会召开之前发行,我们将和各位工程师大咖们讨论,如何在不同组织里推动工程师文化,分享独特的个人心得。


何万青谈工程师文化:从创新沃土到官僚泥沼 | CED专家谈


此外,在哈尔滨举行的2025 CED✖️CNCC大会,还包括四大精彩板块内容:从AI时代“生存三角”的深度洞察,到五周年社区成果升维为社会创新资产的见证;从“冷幽默工程师”用笑声解构职场荒诞,到黑客松实战中工具链与开发者构建命运共同体。不同板块对应技术人成长的不同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欢迎参加。


参考链接:

1.How the Boeing 737 Max Disaster Looks to a Software Developer https://spectrum.ieee.org/how-the-boeing-737-max-disaster-looks-to-a-software-developer


附:2025 CCF CED组织机构成员名单

何万青谈工程师文化:从创新沃土到官僚泥沼 | CED专家谈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