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英伟达被敲竹杠,分中国销售芯片收入的15%,才能换取出口许可证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13日 10:35 2 aa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白热化,半导体芯片已成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战略资源。英伟达作为全球领先的GPU芯片制造商,其最新推出的H20芯片近日因涉嫌内置“后门”而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

尽管英伟达深夜发表声明,坚称产品不存在安全漏洞,但中国官方媒体和监管部门的质疑声依旧强烈,双方围绕芯片安全的博弈愈演愈烈。

这一事件的核心,不仅仅是芯片产品本身的技术问题,更是深层次的国家安全考量和国际政治博弈的体现。

英伟达被敲竹杠,分中国销售芯片收入的15%,才能换取出口许可证

H20芯片被指设定的后门机制是“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等功能,具体如下:

追踪定位:H20芯片可通过芯片唯一标识符PUF技术结合网络通信精准定位设备。还可能利用GPS/北斗双模接收器、基站,或分析芯片电磁特征等方式定位,通过Geotracking Module 3.2模块,每30分钟向境外地址发送加密位置数据包。

远程关闭:通过在电源管理单元PMU植入特殊电路,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如使用时长超过设定的500小时,电源管理模块就会自动切断核心电源或者将电压调到不稳定状态,导致芯片功能异常,从而实现远程关闭芯片的目的。

这种设计极有可能被用于针对特定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进行精准的技术封锁和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H20芯片作为英伟达面向中国市场专门打造的版本,其算力水平仅为主力型号H100的约20%,不仅性能被削弱,更被曝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这样的产品策略,显然反映出美国在高科技出口管制中的分层布局,既保证了对中国市场的技术限制,又试图从中间端芯片的销售中获取利润。

英伟达被敲竹杠,分中国销售芯片收入的15%,才能换取出口许可证

这一点从最近《金融时报》曝光的英伟达与美国政府的秘密协议可见一斑。协议规定,英伟达需将其来自中国市场约15%的销售额“上贡”给美国政府,作为换取出口许可的代价。此举不仅体现了美国政府对关键技术出口的严密控制,也揭示了技术封锁背后的利益捆绑:科技企业成为国家战略的执行者,同时通过限制对中国的技术供应维持其全球科技霸权。

中方对此保持高度警惕,中国网信办早在7月份就以安全风险为由约谈了英伟达,表明国家不会在国家安全面前让步。中国作为H20芯片的唯一用户,明确表示有权拒绝采购存在“远程关闭”风险的产品,保障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这不仅是对英伟达产品的否定,更是对外部技术依赖的反思,凸显出中国推动国产芯片替代和强化供应链安全的战略决心。

此外,美国国会近期推进的“芯片安全法”更是将技术管控提升至立法层面,强制要求出口芯片必须安装“位置验证”等安全机制,确保对芯片的使用场景实施严格控制。一旦该法案通过,美国高端芯片的出口将更加受限,成为对中国科技发展施加压力的又一手段。

英伟达被敲竹杠,分中国销售芯片收入的15%,才能换取出口许可证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高度依赖复杂供应链的现实中,技术封锁的影响不仅仅是产品性能的限制,更波及产业生态和国际合作。英伟达与美国政府的协议及H20芯片的“后门”争议,揭示了科技战背后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的交织。对于中国而言,坚持“安全第一”,拒绝被动接受带有安全风险的外部技术,是维护国家主权和信息安全的必然选择。

未来,随着技术壁垒和出口管制的加剧,中美之间的芯片竞争将愈发激烈。中国加快自主研发步伐,推动国产芯片和生态体系建设,已成为破解技术封锁、保障国家长远发展的关键路径。与此同时,全球科技产业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格局重塑,技术创新与地缘政治的碰撞将持续影响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场围绕英伟达H20芯片的争议,远非一场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当代国际技术竞争与安全博弈的缩影。面对全球科技格局的深刻变革,各国如何平衡创新合作与国家安全,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共赢,成为摆在世界面前的重大课题。中国的明确态度,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关于技术主权与安全防线的清晰示范。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