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AI+空间计算” 正在重塑人类、机器和世界的交互方式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13日 06:56 0 aa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表示,“AI+空间计算”开启了二维交互向三维交互发展的新范式。空间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计算方式,它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桥梁,正在重塑人类、机器和世界的交互方式,它是推动机器人落地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AI+空间计算”是当前落实“人工智能+”行动的一项关键核心技术。

落实“人工智能+”行动的关键

“AI+空间计算”是人工智能与空间计算技术的融合,通过感知、处理物理空间信息并叠加数字内容,实现虚实融合的交互体验。“AI+空间计算”开启了二维交互向三维交互发展的新范式,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桥梁,正在重塑人类、机器和世界的交互方式,它是推动机器人落地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第一,重构三维物理世界。生成式AI(如大语言模型)难以完全复制复杂的物理世界,而空间计算技术通过对物理世界的数字化重构,实现了大模型与物理世界的桥梁作用。这种融合方式不仅扩展了AI的感知维度,还促进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第二,视觉驱动的智能进化。视觉信息是智能理解世界的核心入口。空间计算通过实时捕捉和处理三维空间数据,为AI提供了更接近人类认知的视觉输入,显著提升机器人的环境理解与决策能力。此外,机器人智能化需依赖“脑—眼—行动”协同系统,其中空间计算技术解决了“眼”的感知问题,使机器人能够精准建模环境并自主行动。这一技术路径直接推动了机器人从自动化工具向智能化主体的跨越。第三,技术互补性。生成式AI擅长抽象推理,而空间计算擅长物理世界建模,两者结合弥补了单一技术的局限性,形成更完整的AI生态系统。

当前机器人智能系统存在结构性短板

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将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把握这一重大发展机遇,需通过系统推进机器人产业升级,充分释放其作为新型生产力核心要素的驱动效能。

机器人的智能系统由三大核心模块构成:智能中枢(脑)、环境感知(眼)与运动控制(行动系统)。这三类功能模块通过有机整合,形成具备完整认知-决策-执行闭环的具身智能系统,从而全面释放机器人的智能化效能。倪光南强调:“我们目前在脑和眼的方面投入不够,相对来说是短板,需要特别予以加强。”针对当前机器人智能系统存在的结构性短板,需重点强化智能中枢(脑)与环境感知(眼)两大核心模块的研发投入。参照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分级标准(L1-L5),现阶段机器人整体智能水平普遍处于L1-L3阶段。通过突破视觉感知与认知决策关键技术瓶颈,推动机器人智能等级向L4及以上跃升,实现移动自主性、操作精准性等关键能力的实质性突破。这将显著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作业能力,充分释放其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增效潜能,为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核心支撑。

机器人正经历从自动化工具向“AI+机器人”的智能化转型。倪光南表示,这一演进过程的核心在于通过智能系统的深度赋能,重构机器人原有的操作系统架构,实现从传统实时控制系统向"脑-眼-行动"一体化智能系统的跨越式升级。在此范式下,机器人将获得环境感知(看见世界)、认知理解(理解世界)和自主执行(行动于世界)三位一体的智能能力,标志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新阶段。

第一部分是脑。机器人必须具备自主运算的核心系统,即基于大模型构建的智能中枢。当前,大模型技术正在引领全球科技与生产领域的深刻变革,这要求机器人操作系统必须升级至智能系统层级,实现架构性革新。当机器人配备智能中枢、视觉感知及运动控制系统后,将在工业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真正具备接收人类指令、执行任务、自主规划的能力,实现投料、生产、操作、运维等全流程的智能化作业,从而适应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需求。

第二部分是眼。作为智能系统的初始感知模块,从生物进化历程可见,视觉感知在机器人智能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当前技术方案中,采用“AI+空间计算”架构,通过普通单目摄像头结合神经网络学习,可实现高性价比的视觉解决方案,使机器人具备接近人类的视觉感知能力,兼具环境适应性、操作便捷性与实用可靠性。

第三部分是行动。机器人需与机械臂、移动底盘等执行部件深度协同,因此需要专用操作系统。建议采用开源AGIROS机器人操作系统作为行动控制基础平台。该开源系统已形成技术生态,其配套的AGIROS社区整合了机器人产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及用户端的全链条资源,为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撑体系。

构建“AI+机器人”技术生态

综合来看,未来机器人将突破单一操作系统的范畴,演进为融合智能中枢(脑)、视觉感知(眼)与运动控制(行动)的具身智能体。在这一系统架构支撑下,工业自动化机器人依托“AI+机器人”技术范式,实现智能化水平与性价比的双重提升,从而强化市场竞争优势。

倪光南表示,我们的战略目标是构建“AI+机器人”技术生态。参照历史经验,PC时代有Wintel联盟,移动互联网时代形成AA(Android+ARM)生态系统,而人类智能体领域已发展出RV+OSS(OpenHarmony、openkylin等)系统。在机器人智能体时代,我们将通过自主研发AI+RV(Robot Vision)芯片,打造“脑-眼-行动”全栈智能系统生态,推动人工智能与芯片技术深度融合,引领新一代技术生态发展潮流。

倪光南总结,当前,已经进入人工智能引领科技范式变革的时代,在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大形势下,要让机器人更好发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关键在于提升机器人智能水评。要用“脑—眼—行动”协同系统提高机器人智能水平,让机器人能够看见世界、理解世界、行动于世界。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AI+空间计算” 正在重塑人类、机器和世界的交互方式


作者:杨光

编辑:高珊珊

监制:刘晶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