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这一项目最新进展→来源:兰州日报...
2025-08-15 0
文 | 文娱先声
“这是AI做出来的?”、“有点《爱死机》那味儿了!”……
从全球首部AI单元剧《新世界加载中》近期收官,到网友自制的AI短剧《九尾狐男妖爱上我》在抖音走红,再到首部AI动态漫短剧《金榜题名之我靠系统大展宏图》的全网上线,动漫短剧终于等来了“上桌”机会。
自去年以来,一场由AI驱动的内容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仙侠飞天、科幻末世、奇幻异兽、萌宠当家……这些依托强大视觉冲击与独特世界观的AI作品,在社交平台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度狂潮。
但热潮之下,行业正面临更深层的拷问:AI技术究竟能否超越工具属性,在内容质量、叙事深度和艺术表达等维度上带来实质性的突破?这场技术革命最终指向的,或许不仅是制作效率的革新,更是艺术本质的重构。
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全球AI短剧市场驶入快车道,肉眼可见地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国内市场,AI短剧生态呈现出两种鲜明的发展路径。
这一边,各大平台纷纷布局精品化路线,以古文明遗迹为主题的《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以地球环境恶化为背景的《觉醒》、改编自《山海经》的《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首部工业级AI短剧《玄幻:从拉二胡开始》、鬼怪志异题材的《兴安岭诡事》,以及网文IP改编的《遮天》等作品相继问世,推动了AI短剧在形式创新与题材拓展上不断突破。
除此之外,随着多模态大模型的普及,创作门槛被大幅降低,催生出“全民制片”的新浪潮。聚焦末日生存的《林夏的末日安全屋日记》、以萌宠为主角的《霸总雪纳瑞爱上我》等AI短剧均在平台上取得了不俗的播放量。近期,玄幻题材的《九尾狐男妖爱上我》更跻身抖音短剧热度榜前列,播放量突破1.8亿,让观众一边直呼“好颠”,一边又忍不住好奇后续剧情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九尾狐男妖爱上我》这样“整活”性质的作品,快手可灵AI与星芒短剧联合出品的全球首部AI单元故事集《新世界加载中》,大胆突破传统短剧的题材边界,极大拓宽了影视创作的边界。
从制作水准看,虽然《新世界加载中》偶有卡帧现象,但整体叙事完整,画面精美度接近中成本动漫水平。其中《马丁症》单集播放量突破1亿,并荣获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AIGC单元最佳技术应用奖。
不只是国内,国际市场方面,虽然AI短剧尚未形成规模,但AI短片同样火爆。
今年5月底,在洛杉矶首映的科幻短片《Echo Hunter》,以反乌托邦世界中“克隆猎人”的身份觉醒为叙事主线,创新采用“真人表演+AI渲染”的新型制作模式,将SAG-AFTRA工会认证演员的表演、声音与AI模型相结合,实现了演员表演的数字化重塑。
6月,由AI公司Runway举办的年度AI电影节则呈现出更丰富的创作生态。本届电影节不仅参赛作品数量显著增长,获奖作品《Total Pixel Space》《Jailbird》和《One》等更在叙事结构和艺术表现力上实现突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参赛的不少作品并非全AI制作,而是将AI生成画面与实拍素材相结合,展现出技术与艺术协同发展的趋势。
不难看出,AI带来的技术革命正在全球范围驱动影视行业实现转型。其中最明显的趋势是,AI短剧、短片作品正逐渐从早期的“高猎奇、明显技术缺陷”,快速转向“制作精良、叙事完整”的新阶段。
这种转型并非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代表着AI视频开始从技术演示转向真正的商业化应用。
从产业视角来看,当下AI短剧的探索方向并非单一的“非此即彼”,而是“降本增效”与“艺术表达”的双轨并行。
首先是降本增效。当下,市场涌现出的AI工具细分众多,几乎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剧本开发端,ChatGPT、DeepSeek、Largo.ai不仅能自动生成剧本,还能进行市场潜力分析,极大缩短前期开发周期;短剧创作层面,OpenAI的Sora、抖音的即梦AI、快手的可灵AI、腾讯的混元等,已成为行业的主流选择;后期制作端,Runway ML、Adobe Firefly通过智能剪辑、背景替换与字幕生成功能,显著降低人工成本;虚拟配音端,ElevenLabs、Synthesia支持虚拟角色和多语种适配,有效拓展内容传播边界。
基于技术工具的定位差异,当下AI短剧制作主要分为两种流程:基于碎片化工具的多点工作流和基于集成化平台的一站式工作流。前者需要经历文本输入、文本理解、多模态生成、视频合成和成片输出等步骤;后者则通过平台模板选择和数字资产调用实现快速创作。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AI工具都大大降低了短剧制作的技术门槛。
在这个层面上说,AI技术与短剧创作堪称天然互补。一方面,AI技术实现了制作周期的极致压缩、生产效率的指数级提升和制作成本的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微短剧特有的“短时长、快节奏、轻体量”属性,恰好弥补了当前AI视频生成在长叙事、精细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技术短板,二者形成了绝佳的商业与技术联动。
这种双向适配不仅催生了影视内容生产的新范式,也使得微短剧成为当前AI视频技术应用的理想试验田。以全AI制作的微短剧《白狐》为例,该剧仅由4人团队完成,借助ChatGPT快速生成剧本,运用AI工具制作视听内容,将传统模式下需要三个月的制作周期压缩至两周,每分钟制作成本从数万元降至万元左右。
其次是艺术表达。AI的应用价值不仅体现在成本控制上,更重要的还有打开想象力。
今年,Netflix联合CEO泰德·萨兰多斯在Q1财报通话中指出,AI不仅降低成本,更能提高品质。萨兰多斯强调,AI 的引入并非是要取代创意人员,而是为他们赋能,让叙事更加灵动,也让内容创作的边界进一步扩展,其不仅让不可能的创意变为现实,更在预算范围内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
事实上,目前AI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场景预演、特效序列准备和制作规划。这意味着,曾经需要团队才能完成的“高级特效”,如今通过AI就能玩转。
以快手可灵AI为例,其生成的1080p高清视频不仅符合物理规律,更在动态质量、语义理解、画面美学等关键维度,展现出惊人的概念组合能力与想象力。以《新世界加载中》为例,通过7部短片展现了恢弘战争、仙侠幻境、末日都市、星际奇观等多个“大场面”,不仅在视觉呈现上实现了突破性提升,更在服装纹理、场景细节等层面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精细度,这种制作水准在传统短剧领域几乎是不可企及的。
这种趋势在国外市场体现得更为明显。除了在今年的AI 电影节上出现的“混合媒介”创新手法,AI技术还直接促成了电影节主办方Runaway与AMC、狮门等影视巨头的战略合作。
无独有偶,亚马逊旗下的Prime Video、米高梅联合YouTube母公司谷歌,向AI新锐Anthropic注资数十亿美元,重点开发下一代创意视频生成技术;OpenAI正积极与好莱坞展开对话,旨在通过Sora视频模型实现电影级内容生产,其洽谈对象包括迪士尼、华纳兄弟等传统制片巨头。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AI技术正在渗透影视产业的内容价值链。
与主流短剧市场“女频称王”的格局形成鲜明对比,抖音在4月的AIGC达人专场公开课中明确指出,当下AI短剧的两大内容风口是“男频”与“三幻”(玄幻、科幻、奇幻)。
这一判断得到了市场数据的强力支撑,据短剧自习室调研,目前AI短剧作品中“三幻”题材占比高达七成,其技术适配性获得业内广泛认可。
而这种分野背后并非制作难度的差异,而是源于AI技术的独特属性。AI在构建异世界景观和呈现视觉奇观方面的天然优势,恰好与“三幻”题材对想象力的极致追求完美契合,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正如夫子AI团队负责人高鹏飞所言:“用AI生成一个杯子的视频,和生成一个火箭的视频所消耗的算力相当,但呈现效果却有天壤之别。”这一技术特性决定了AI短剧更适合打造《新世界加载中》这类超现实题材,而非传统生活剧。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动漫短剧正快速崛起为平台布局的新赛道。包括爱优腾、抖快B站在内的主流平台集体发力,推动该品类在2024年Q4迎来爆发式增长。巨量引擎数据显示,当下动漫短剧观看人次已突破20亿,付费规模达2600万,其中去年Q4看播量较Q3环比激增123.91%,收入增长率更飙升至204.11%。
相较于真人短剧,动漫短剧在制作周期方面优势显著。其制作过程依托数字化技术手段,规避了天气条件、拍摄场地、演员档期等传统制约因素,使整个制作流程更具标准化特征和可控性。在这场内容变革中,AI凭借强大的拟真能力,与动漫短剧形成天然契合点,正加速渗透至剧本创作、分镜设计、特效制作、后期剪辑及多语言配音等制作全流程。
这一发展趋势为AI短剧开辟了差异化发展路径,深耕“三幻”题材和动画领域,既能避开与真人短剧的正面竞争,又能充分释放其在视觉奇观构建上的独特优势。事实上,当下已有不少创作者以此为切入点,持续拓展AI短剧的创作疆界。
然而,当下AI短剧仍处于发展初期,其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首先是技术瓶颈,人物面部表情僵硬、物理逻辑错误,以及“走错片场”般的场景转换,共同构成了情感内容创作的“表达壁垒”;其次是叙事掌控力不足,AI对复杂故事结构、细腻情感层次及深刻主题的把握能力有限,容易导致剧情失控;最后是版权问题,训练数据合法性、生成内容版权归属、从业人员职业冲击及深度伪造风险等问题亦十分严峻。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恐怕需要法律规范与行业标准的双重约束。
尤其是版权问题,据文娱领域资深律师蒋女士透露,当下AI创作实际暗藏诸多法律隐患。以ChatGPT、Claude等AI剧本创作为例,若AI引用了未经授权的作品,其衍生内容可能涉及侵权;而对于AI生成作品的版权登记与权利归属问题,中美司法实践仍存在模糊地带,核心争议在于人类是否在创作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也就是说,AI技术的快速迭代,并不必然意味我们离烂片更近了。更深层的行业思考在于,AI创作是否具备真正的“作者性”与艺术价值?如何借助AI突破想象边界,探索人机协作新模式,创作出兼具技术奇观与思想深度、情感温度的作品?
正如《新世界加载中》总导演、异类Outliers创始人陈翔宇所说,“当下并不是一个‘一键生成’的时代,真正的AI创作流程其实比影视的创作流程还要复杂。因为你面对的不是成熟的制作工业,而是一组不确定性很高的模型和算法。所以,必须根据技术去建立不断更新的AI制作体系、脚本、美术、动画、算力储备和算法测试。”
或许,AI技术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完全替代人类创作,而在于开拓新的创作维度,这才是技术为短剧乃至整个影视行业带来的真正救赎与挑战。
相关文章
8月15日是我国的全国生态日,“绿动全球 氢启未来”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绿氢产融发展论坛在交大长宁校区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
2025-08-15 0
文 | 文娱先声“这是AI做出来的?”、“有点《爱死机》那味儿了!”……从全球首部AI单元剧《新世界加载中》近期收官,到网友自制的AI短剧《九尾狐男妖...
2025-08-15 0
今天推荐的机型是vivo S20,叠加国补优惠后,12GB+256GB版跌至1688元,可能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自拍旗舰手机。该机内置6500毫安时大电...
2025-08-15 1
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 1、软件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2、自动连接,用户只要开启...
2025-08-15 7
您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
2025-08-15 7
【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操作使用教程: 1.亲,实际上微乐湖北麻将万能开挂器是可以开挂的,确实有挂.2.在"设置DD辅助功能DD微信麻将开挂工具...
2025-08-15 5
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 1、软件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2、自动连接,用户只要开启...
2025-05-14 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