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校地合作“朋友圈”再扩容 成都构筑未来产业新高地|成都发展

抖音热门 2025年07月22日 00:51 1 aa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科技创新的种子,正在成都快速萌芽。7月16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未来产业科技成果对接及生态共创共建专场活动在成都举行,会上,北邮未来通信研究院(成都)及北邮兴锦未来通信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标志着成都市校地合作“朋友圈”再添重量级新成员。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签约仪式,而是成都抢滩“未来产业之城”的生动缩影。活动现场,北京邮电大学发布100余项科技成果,涵盖6G网络、通感融合、低空经济、量子安全等前沿领域,更多未来产业的“种子”有望在成都找到发展的沃土。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截至去年底,成都已与3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引进“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等重大项目116个,让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加速落地转化。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从科技创新到经济发展,成都正用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和平台,构筑起科技成果转化的“快车道”。

校地合作“朋友圈”再扩容 成都构筑未来产业新高地|成都发展

成都市校地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高校与产业深度融合

未来产业新高地加速成型

活动当天,北邮未来通信研究院(成都)正式揭牌。这一由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成都市科技局以及锦江区四方共建的研究院,将聚焦6G网络、人工智能、泛在通信、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开展技术攻关。

北邮未来通信研究院(成都)院长尹长川表示,未来5年,研究院将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建成概念验证、科研演示等创新平台,推动智简网络、智慧交通等方向的成果转化。“我们希望通过引入北邮在6G、AI、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打造国际一流的6G通信研发基地,助力成都建设全国6G技术高地,在未来3-5年带动千亿规模产业的发展。”

谈及落户成都的原因,尹长川认为成都具有成为优秀成果转化基地的显著特质。“这里具有非常好的地理优势,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打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他补充道,“我们已经与成都产投和兴锦产投签约了成果孵化基金,这些为研究院成果的转化落地提供了条件。”

研究院计划与成都高校、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一方面,我们会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以及相关研究院持续开展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与成都的脑机接口、智能网联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攻关。此外,还计划在成都落地无边界大学项目,将优势教育资源辐射到更多区域。”尹长川介绍。

当天,国内无人机全自动飞行系统领军企业上海复亚智能签约锦江,落户西南总部及研发中心,计划投入约3亿元,打造涵盖低空AI算法研究中心、无人机生产运营基地、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运维中心三大业务板块。作为构建了无人机、自动机场、飞行算法等全流程自动化产品矩阵的行业标杆,复亚智能的无人机巡检方案已在电网巡检、城市管理、应急救援、水务环保等多个场景中得到应用。

“我们将聚焦低空研发生产、智联网联等细分领域,协同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成都为战略支点,快速开拓西南区域及“一带一路”市场,力争2026年实现海外市场突破。

“复亚智能的落户将有力带动区域内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锦江区住建和交通局机关党委书记于轩表示,锦江始终秉持“安全为基、创新为核、共赢发展”理念,全力打造西部低空经济新高地。据了解,目前锦江区已汇聚四川省低空公司、复亚智能等27家低空经济上下游企业,从研发到应用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校地合作“朋友圈”再扩容 成都构筑未来产业新高地|成都发展

活动科技展区

前沿科技成果首秀首展

“北邮系”科技成果集中落地成都

在活动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展览吸引了众多目光。活动聚焦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60余项来自北京邮电大学及成都重点企业的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多个前沿科技成果在蓉首秀首展。

博物馆展品上的纹样也能一键提取?北京邮电大学移动媒体与文化计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创文化计算大脑理论,同时打造出基于国产自主研发技术的文化资源互联互通互操作开发平台——“彣芯、彣链、彣脑”平台。

据实验室副主任周月介绍,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深度采集并处理博物馆展品(如纹样、颜色等)数据,实现信息提取、标注与二次创作,有助于提升文化资源大数据服务技术集成能力,赋能文化基因解码和活化利用。周月透露,相关技术已在苏州丝绸博物馆应用,目前正积极寻求在成都的合作机会。

此外,活动还发布了北京邮电大学科技成果100项,现场路演项目约25项,集中签署合作项目30余项。一批“北邮系”项目正式宣布落地成都,为这座城市的未来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其中,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与北京邮电大学签约的智能血压监测戒指项目格外引人注目。“产品成功突破了全球测血压领域的世界级难题。戴上戒指,就能精确测量心率、血氧、心率变异性、体温、睡眠情况等健康指标。”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老师赵学达介绍,该项目拟落地成都,后续还将其总部整体迁至成都。

谈及选择成都的原因,赵学达直言:“成都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在嵌入式系统开发和软件开发方面产业链完整,同时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他表示,签约后将首先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开拓欧美市场,同时在国内重点开发B端市场。“我们将在成都建立生产线,初步规划日产能达1000套,并将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扩大产能规模。”

校地合作“朋友圈”再扩容 成都构筑未来产业新高地|成都发展

活动科技展区

为成果转化装上“强引擎”

成都与3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

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征程中,探索校院地协同创新发展是成都的关键引擎。这座科教资源富集的城市,正用一次次握手合作,让更多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近年来,成都在汇聚高校创新资源方面动作频频,相继与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知名学府签署市校合作协议,携手四川天府新区与西工大共建先进动力创新平台、研究生培养基地。同时,全力推进北大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8个重点平台建设,并积极谋划与西南交大、西安交大的深度合作。

一组数据勾勒出成都校地合作的丰硕成果:成都已与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其中与23家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域外知名高校在蓉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9家。不断扩大的“朋友圈”正成为成都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伴随市校合作走向深入,成都校院地协同创新的“化学反应”愈发显著。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成都成功引进“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等重点成果转化项目116余个、高层次人才团队108个,推动清华、上交、中国科学院等域外高校院所孵化注册成果转化公司近400家。

高校科技成果纷至沓来,背后离不开关键“催化剂”的作用。今年以来,成都主动出击,先后走进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哈工大等知名学府,全市累计举办对接活动306场,深度挖掘882项企业创新需求,发布2622项高校院所科技创新成果,组织3445家企业与981个团队开展精准对接,促成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500个。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成都正用一场场务实高效的对接活动,搭建起科技成果转化的“快速通道”,让更多创新种子在天府大地上开花结果。

(图由受访者提供)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