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由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与德国斯图加特展览联合主办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 FAIR plus 2026(以下简称:FAIR plus 2...
2025-08-16 1
文 | 青茶
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光刻机技术决定着芯片的未来,长期被几家巨头垄断,特别是荷兰的ASML。
但近年来,中国加大研发力度,成功突破技术封锁。
202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点亮了DPP光源原型机,标志着中国半导体迎来历史性进展。
自2019年美国制裁以来,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实现“逆袭”。
德国专家:中国科技再度突破,光刻机打破垄断,比预期快了五年,中国将迎来自己的半导体时代!
光刻机是芯片生产的核心设备,能够将芯片电路图案通过紫外线投射到硅片上,是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实现更小的芯片尺寸和更强的计算能力,光刻机的技术发展一直处于技术创新的前沿。
尤其是在EUV光刻技术的引领下,全球半导体行业迎来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
目前,全球光刻机技术几乎完全掌握在荷兰的ASML公司手中。
ASML的EUV光刻机技术已经发展到商用阶段,全球多家芯片制造商,如台积电、三星等,都依赖于其提供的设备。
这些设备的价格极为昂贵,且需要巨大的技术支持,普通国家和企业根本无法实现自主研发。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使得中国半导体产业长期处于“技术孤岛”状态。
尤其是光刻机的技术封锁,让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设备,无法自主掌握核心技术。
但是,技术封锁从来都不是发展的终点。
恰恰是在这种压力下,中国的科研团队开始寻找突破口。
2019年,随着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一系列制裁加码,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始加大对光刻机技术的研发力度,发誓要打破这一技术壁垒。
在中国科研团队众多的光刻机研发项目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无疑是走在最前沿的代表。
哈工大选择了与国际主流的LPP(激光等离子体)路线不同的DPP(放电等离子体)路线进行突破,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022年,哈工大光刻机研发团队成功点亮了DPP光源样机,这是中国在光刻机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
这一突破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封锁,也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通过自主研发,哈工大的团队成功突破了技术瓶颈,为后续的光刻机原型机研发奠定了基础。
2023年,哈工大的DPP光源技术再次取得了重大进展,原型机成功研制完成,并通过了初步的关键测试。
2024年上半年,哈工大进一步优化了DPP光源技术,原型机顺利通过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并进入了进一步的商业化应用阶段。
这一进展的背后,是中国科研人员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和坚持。
面对技术壁垒和资金不足的双重压力,哈工大的团队并没有退缩,而是不断克服困难,攻坚技术难题。
他们选择了不同于国际主流的DPP路线,这一决定虽然初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但如今已证明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哈工大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自立自强”的象征。
它展示了中国科研人员无畏艰难、不畏挑战的创新精神,也证明了中国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的崛起不再是空谈。
除了哈工大,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团队,也在光刻机技术和半导体产业的相关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特别是清华大学薛其坤团队,研发的稳态微聚束(SSMB)光源,已成为光刻机领域的一大亮点。
清华大学的稳态微聚束光源技术,通过全新的物理模型和实验方案,有望突破现有EUV光刻技术的瓶颈。
该技术能够提供更高功率、更稳定的光源,在光刻机的工作效率和精度上实现质的飞跃。
清华大学的这一技术不仅避开了传统EUV技术路径的限制,更为中国的光刻机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与此同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三元计算芯片架构的研发上,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该芯片架构采用三角形电路设计,挑战传统的二进制计算模式,具备更强的计算能力和更低的能耗。
此项技术一旦成熟,将极大地推动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创新。
除了高校的科研团队,国内企业也在积极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国仪超精密集团与哈工大合作,投资了11亿元建设DPP光源的生产线,现已开始试运行。
虽然目前的30瓦功率与ASML的商用标准尚有差距,但已经足够支撑原型机通过关键测试,并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
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光刻机产业链的逐步完善,也为后续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紧密合作,使得中国在光刻机领域的突破具备了强大的合力。
它们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创新,还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了协同攻坚,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突围提供了有力支持。
尽管中国的光刻机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光刻机技术的突破之路上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内科研团队的不断努力,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将在不久的未来迎来大规模的自主生产能力。
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将不再是简单的“芯片组装”工厂,而将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将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一路程并不容易,但中国已经在芯片制造的“核心战场”上找到了突破口。
未来的中国半导体产业,将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共同努力,走向更加自主和强大的道路。
中国在光刻机技术领域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走出自主创新之路。
这一突破不仅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球半导体技术的多样性与竞争性,带来了新的动力。
未来,中国的科研人员将在继续攻坚技术难题的同时,推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不断完善。
随着国内光刻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将有望打破西方技术封锁,创造属于自己的半导体产业奇迹。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竞赛中,中国的“芯片梦”正在逐步实现。
相关文章
2025年8月16日,由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与德国斯图加特展览联合主办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 FAIR plus 2026(以下简称:FAIR plus 2...
2025-08-16 1
文 | 青茶前言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光刻机技术决定着芯片的未来,长期被几家巨头垄断,特别是荷兰的ASML。但近年来,中国加大研发力度,成功突破技术封锁。...
2025-08-16 2
在具身智能(Embodied AI)与机器人赛道如火如荼之际,一场围绕“人机自然交互”的底层技术争夺战悄然打响。8月15日,云计算服务商七牛云(七牛智...
2025-08-16 1
金融界2025年8月1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新航电气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船舶用系泊装置”的专利,公开号CN120482244A,...
2025-08-16 2
驱动中国2025年8月14日,记者从西北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空天结构技术重点实验室张卫红院士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吕坚院士、香港理工大学王钻开教授科研团队...
2025-08-16 2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排土机与移置式胶带机联合作业系统升段自延伸方法”专利公布。 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土机与...
2025-08-16 1
在如今琳琅满目的蓝牙耳机市场中,百元价位的产品往往让人对音质和降噪效果不敢抱有太高期望。但当我入手西圣 A1 入耳式降噪蓝牙耳机后,打破了我对百元降噪...
2025-08-16 1
金融界2025年8月1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河北欧润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用于镀件前处理在线全自动进样系统”的专利,授权公...
2025-08-16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