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有线电视对机顶盒的高度依赖,会让其走进深渊

排行榜 2025年07月27日 18:28 0 aa

引言:以为有线电视输给了IPTV?错!真正干掉它的,是它自己亲手打造的捆绑机顶盒的“死亡循环”。

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供关联阅读文章,您可点击文中带下划线的文字或图片,了解和掌握更全面、更系统的关联信息。

一、从26%到8%:智能电视掀起 “去机顶盒革命”

传统非智能电视连接有线电视机顶盒的比例为26%,而升级智能电视后,这一数字暴跌至8%!

有线电视对机顶盒的高度依赖,会让其走进深渊

是什么让用户宁可抛弃有线电视直播,也要逃离有线电视呢?

首先是捆绑机顶盒导致的困局。一台电视配一台机顶盒,大幅增加人们看电视的成本。黑盒CA加密技术将有线电视变成封闭网络,导致安全分离与技术标准升级十分困难,整体技术已经十分落后。

有线电视对机顶盒的高度依赖,会让其走进深渊

其次,在三网融合后,电视业务市场价值下降,按市场逻辑,价格应降低,并激励有线电视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但习惯计划经济的有线电视公司却难以割舍既得利益,不愿降价。为了让用户觉得有线电视服务价值与政府定价相当,捆绑机顶盒成为必然。

有线电视对机顶盒的高度依赖,会让其走进深渊

随着电视业务的市场价值继续降低,捆绑机顶盒不足以体现政府定价的价值,就继续捆绑宽带、捆绑点播,甚至捆绑5G等业务。在扭曲的激励机制下,有线电视偏离了广播电视传输主责主业。

有线电视对机顶盒的高度依赖,会让其走进深渊

于是,看电视捆绑的周边设备和连线越来越繁杂。这种“终端 +内容”模式造成看电视难、烦、贵的问题,极大地降低了用户体验。

有线电视对机顶盒的高度依赖,会让其走进深渊

当智能电视实现 “开机即看、手机投屏、语音控制”,谁还愿为笨重、高价、操作复杂的机顶盒买单?

二、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有线电视的 “模式反噬”

如今横扫广电市场的智能电视“终端+内容” 商业模式,祖师爷竟是有线电视!

早年有线电视用“终端(机顶盒) +内容”垄断市场,获得了巨大收益。如今智能电视如法炮制,升级为 “硬件亏损+内容盈利” 的模式,反向碾压有线电视:先用低价电视抢占客厅,然后用海量网剧、综艺、电影包围和锁定用户,逐渐改变用户的收视习惯,有的甚至给用户连接机顶盒制造麻烦。智能电视逐渐成为有线电视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有线电视对机顶盒的高度依赖,会让其走进深渊

与此同时,有线电视却继续死守封闭技术体系,难以抵挡智能电视开放的互联网生态。当广电还在研究“如何让机顶盒更小”时,智能电视已经成为“家庭娱乐中心”,电视厂商变身为“内容寡头”,有的甚至投资影视剧制作。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智能电视产业的”强势内容+强势终端“已呈现碾压态势,有线电视的”弱势内容+弱势终端“劣势越来越明显。

有线电视对机顶盒的高度依赖,会让其走进深渊

这就不难理解,智能电视用户使用广电机顶盒的比例仅有8%!而且,该比例仍在继续降低,结果就是有线电视的消失。

有线电视或许没想到,自己发明的 “终端 +内容” 捆绑搭售模式,被电视厂家偷师后,竟然变成了干掉自己的 “杀手”。

有线电视对机顶盒的高度依赖,会让其走进深渊

三、破局之路:从封闭到开放的蜕变

回溯历史,有线电视与电视厂家曾经有过美好的合作,“有线电视一体化电视” 的销售,曾在部分省级广电网络创下亮眼成绩,用户看电视的体验也得到了提升,实现了多赢。

有线电视对机顶盒的高度依赖,会让其走进深渊

三网融合初期,中国移动集采数百万台IPTV 一体机,同样印证了便捷看电视的吸引力,但最终被 “终端+服务”捆绑搭售模式所葬送。

有线电视对机顶盒的高度依赖,会让其走进深渊

由此可见,捆绑搭售看似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实则降低了分工水平,一定会降低生产力,导致电视连续十年市场萎缩。

有线电视对机顶盒的高度依赖,会让其走进深渊

如今,电视机已经从广播电视终端,变成了互联网终端,市场环境发生了剧变。如果想重启一体化之路,却继续抱着封闭捆绑机顶盒的思路,显然已无可能,必须实现从封闭到开放的蜕变。

四、摆脱“机顶盒依赖”的步骤

首先,有线电视要提高广播电视传输渠道价值,加速向全光超高清广播网升级,引入DVBC2传输标准,成为超高清产业链中的一个有价值的环节,使参与产业分工成为可能。

简言之,就是聚焦广播电视传输主责主业。

有线电视对机顶盒的高度依赖,会让其走进深渊

其次,基于安全分离原则引入下载CA技术,淘汰封闭的技术体系,消除参与产业分工的技术障碍。

有线电视对机顶盒的高度依赖,会让其走进深渊

再次,从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DVB+OTT”机顶盒开始,为一体化电视市场积累技术经验。

有线电视对机顶盒的高度依赖,会让其走进深渊

更重要的是,政府要为有线电视解绑机顶盒创造一个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激励技术创新。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