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累计记录近九千只(次) 苏州诞生首个“双千猛日”

今日快讯 2025年11月06日 03:54 3 aa

千翼蔽空,万鸟竞翔。在持续东南风的助推下,渔洋山、潭山等观测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猛禽迁徙潮。自今年8月末启动至今,苏州累计记录猛禽超8800只(次),诞生观测史上首个“双千猛日”。

“千猛日”连破纪录,单日最高逼近两千

10月10日清晨,当“今日东南风!”的消息在“苏州猛禽观察”监测群弹出,所有志愿者心照不宣——一个非凡的观测日开始了。尽管气温反常偏高,各点位仍挤满了坚守的“长枪短炮”。这份执着终获回报:当天渔洋山单点记录猛禽1974只,其中灰脸鵟鹰达1935只,创下苏州单日单点最高纪录。更令人振奋的是,这股势头延续至次日,连续两日观测数量破千,成就今秋最耀眼的“双千猛日”。

除这两个高光时刻外,苏州市林学会统计的监测报告更连续记录到十个“百猛日”:9月20日至21日,渔洋山、潭山等地迎来了赤腹鹰迁徙高峰,两日共记录778只,率先拉开“百猛日”序幕;10月1日至3日,凤头蜂鹰大群突降渔洋山、三山岛等地,三日累计观测552只;10月12日、15日、17日,灰脸鵟鹰大军持续过境,渔洋山、大阳山等地连续三日观测数量破百; 10月25日至26日,渔洋山和消夏湾再传捷报,以红脚隼为主力的猛禽集群单日突破百只,为本轮秋季迁徙添上精彩收笔。

这一系列密集出现的“百猛日”,不仅展现出苏州作为迁徙通道的重要地位,更印证了今年秋季猛禽迁徙的规模与持续性均属空前。

“鹰河”“鹰柱”奇观,天空仿佛被鸟群淹没

“起初只是零星几只,后来整个天空都被填满了。”观测志愿者RedTom回忆10月10日的盛况时仍难掩激动。上午10时起,灰脸鵟鹰集群如潮水般涌来,形成绵延不绝的“鹰河”。至正午时分,多个“鹰柱”接踵腾空,大规模集群近200只,小群亦有20余只,景象震撼。

“很多志愿者都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迁徙群。”太湖流域国家湿地生态定位站观测人员、苏州市林学会副理事长周敏军告诉记者,当天监测持续至下午4时,次日清晨又迎来新高峰——仅上午6点到8点期间,就有约300只灰脸鵟鹰过境,“这种集中爆发的现象,在苏州观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大家都异常兴奋。”

见证环境变迁,多种猛禽变身“新市民”

作为生态系统的“风向标”,猛禽种群变化折射出区域生态质量的深层变迁。

本轮秋季监测共记录迁徙猛禽超8000只(次),本地留鸟700余只(次)。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只在华南地区分布的林雕,2019年首次现身苏州后,如今本周期内共监测到了80只次,从过往的“稀客”逐渐转变为“常住居民”。此外,本次还监测到凤头鹰、红隼等珍稀猛禽,它们变得越来越“亲民”,在苏州城区也频频现身。

这些来自东北亚、西伯利亚等地的远客,正将苏州视为理想的越冬地与迁徙中转站。周敏军解释说:“猛禽选择苏州,既是气候变化的缩影,也是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认可。它们用翅膀为苏州投下了信任票。”(记者 惠玉兰)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