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全球砸5000亿搞AI计算,中国仿生机器人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2日 13:42 0 admin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刷到的科技新闻越来越 “科幻” 了?前几天还在说 AI 能写代码、画插画,转头就看到全球大佬们砸钱搞 AI 计算,数额吓人 —— 足足 5000 亿!

另一边,中国的仿生机器人也没闲着,一会儿是能在真空里搬晶圆的机械臂,一会儿是比蚊子还小的微型机器人,连春晚舞台上跳舞的机器人都能去国际赛场拿冠军了。

这时候难免好奇,全球都在抢 AI 计算这块蛋糕,中国的仿生机器人凭什么能在里面站稳脚跟?甚至还能打破国外垄断?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事儿。

全球砸5000亿搞AI计算,中国仿生机器人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先说说那 5000 亿的 AI 计算浪潮有多猛,现在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科技巨头,都知道 AI 要想跑起来,离不开强大的计算能力 —— 就像汽车得有发动机,手机得有芯片一样。

而美国去年提的 “星际之门” 计划,直接把这股热潮推到了新高度。

这个计划是2024年9月由软银和 OpenAI 牵头搞的,目标特别明确:建一个全球顶尖的 AI 超级计算网络,让 AI 模型训练速度再翻好几倍。

全球砸5000亿搞AI计算,中国仿生机器人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一开始就计划投入5000亿美元,光听数字就知道有多夸张,要知道,很多小国家全年的 GDP 都没这么多。

可这计划看着风光,推进起来却没那么顺利,本来软银和OpenAI是核心合作伙伴,结果在关键条款上吵了起来。

软银想让自己旗下的芯片公司优先给 “星际之门” 供货,OpenAI却觉得这样会限制选择,担心影响计算效率,两边谁都不让步。

全球砸5000亿搞AI计算,中国仿生机器人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后来 OpenAI干脆绕开软银,自己找了甲骨文和CoreWeave 合作,从这两家公司手里拿了不少算力资源。

现在 “星际之门” 计划虽然还没黄,但进度已经慢了不少,不少业内人都在猜,这5000亿能不能花到点子上,还得打个问号。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 “星际之门” 能不能如期推进,全球对 AI 计算的重视程度已经摆在这里了,而更有意思的是,AI 计算和咱们今天要聊的仿生机器人,其实是 “互相成就” 的关系。

全球砸5000亿搞AI计算,中国仿生机器人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你想啊,仿生机器人要像人一样走路、干活,甚至做精细动作,得靠 AI 算法来判断环境、调整姿势,比如机器人看到障碍物要绕开,手里拿东西要控制力度,这些都需要 AI 在瞬间完成计算。

而AI计算要想变得更厉害,也需要仿生机器人在实际场景里收集数据,比如机器人在工厂里遇到的突发情况、在灾区救援时的复杂环境,这些数据都能反过来优化 AI 算法。

所以说,AI计算是仿生机器人的 “大脑”,仿生机器人是AI计算的 “手脚”,少了谁都不行。

全球砸5000亿搞AI计算,中国仿生机器人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这时候就得说说中国仿生机器人的硬实力了,以前提到高端机器人技术,大家总觉得是国外的天下,尤其是半导体行业里用的精密机械臂,长期被欧美和日本公司垄断。

咱们自己的半导体工厂要想用,不仅得花高价买,还得看人家脸色,维修的时候更是要等上好几个月。

但现在不一样了,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的团队,联合了几家企业一起攻关,硬是搞出了 “真空环境超洁净晶圆传送机械臂”。

全球砸5000亿搞AI计算,中国仿生机器人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别小看这个机械臂,它的要求特别高,半导体晶圆特别娇贵,不能沾一点灰尘,所以机械臂得在真空环境里工作,而且动作必须精准到毫米级,不然一碰到晶圆,整个芯片就废了。

为了达到这个标准,团队花了三年多时间,从机械结构到控制系统,一点点打磨。

他们还联合了中科院的研究所和国内的精密制造企业,把各自的优势凑到一起:研究所负责算法优化,制造企业负责零件加工,最后再一起做测试。

全球砸5000亿搞AI计算,中国仿生机器人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现在这个机械臂不仅能稳定工作,还比国外的同类产品便宜20%,已经装进了好几家国内顶尖的半导体工厂,客户反馈说比进口的更好用。

更关键的是,团队还帮行业编了相关的技术标准,申请了20多项专利,相当于在这个领域建起了 “护城河”,以后国外想再垄断,可没那么容易了。

除了这种 “大家伙”,中国在微型仿生机器人上也玩出了新高度。

全球砸5000亿搞AI计算,中国仿生机器人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国防科技大学去年研发的那款 “蚊子机器人”,你可能在新闻里见过,身长只有 1.5 厘米,重量还不到 0.5 克,比咱们常见的蚊子还小一圈。

但它的本事可不小,翅膀是用一种特殊的碳纤维材料做的,每秒能扇动300次,跟真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差不多,所以能像蚊子一样灵活飞行,还能在狭窄的缝隙里穿梭。

更厉害的是它的动力装置,团队用了微纳加工技术,把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集成在比指甲盖还小的电路板上,续航能达到20分钟。

全球砸5000亿搞AI计算,中国仿生机器人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别觉得它小就没用,在情报侦察里,它能飞到敌人阵地附近收集声音和图像;在医疗领域,它能带着药物钻进人体器官里精准给药;甚至在工厂里,它还能检查设备内部的细小裂缝。

以前这种微型机器人技术,只有美国和德国能做,现在咱们不仅做出来了,性能还更优,这意味着中国在微纳机器人领域,已经从跟着别人跑,变成了领着别人跑。

要是说前面两个案例还比较 “专业”,那宇树科技的 H1 机器人,大家可能更熟悉,2025 年春晚的时候,它跟着歌舞节目一起跳舞,动作比不少伴舞演员还灵活。

全球砸5000亿搞AI计算,中国仿生机器人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但真正让它出圈的,是今年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的表现:1500米赛道,它不仅跑完全程,还拿了冠军,速度比第二名快了12秒。

能拿冠军,靠的可不是运气,H1 机器人有 360 度的全景感知系统,就像长了 “千里眼”,赛道上的小石子、障碍物都能提前看到,然后自动绕开。

它的 22 个关节都是仿生设计,模仿人的关节活动范围,所以跑步的时候膝盖能弯曲,脚踝能缓冲,姿势跟人几乎没差别。

全球砸5000亿搞AI计算,中国仿生机器人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还有 AI 运动控制算法,能根据赛道情况调整步频和步幅,比如遇到上坡的时候,会自动加大腿部发力,下坡的时候又会放慢速度保持平衡。

以前提到人形机器人,大家最先想到的是特斯拉的 Optimus 或者波士顿动力的 Atlas,但现在 H1 机器人用实力证明,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也能站在世界顶尖水平。

更重要的是,H1 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比如电机、传感器,都是国内企业生产的,这意味着咱们不仅能做出好机器人,还能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全球砸5000亿搞AI计算,中国仿生机器人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从上游的芯片制造,到下游的软件编程,都能跟着受益,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中国仿生机器人能打破国外垄断,到底靠的是什么?

其实总结下来就两点:一是 “产学研” 结合,像河海大学的团队,把学校的科研能力、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研究所的技术优势整合到一起,避免了 “闭门造车”。

二是 “精准突破”,不贪多求全,而是盯着国外垄断最严重、咱们最需要的领域发力,比如半导体机械臂、微型机器人,一旦突破,就能立刻解决行业痛点。

全球砸5000亿搞AI计算,中国仿生机器人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这种突破的意义,可不止是 “我们也能做了” 这么简单,对科技领域来说,它证明了中国在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上,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以后再遇到国外技术封锁,咱们有能力自己突围。

对产业来说,仿生机器人能带动半导体、汽车、医疗等多个行业升级,比如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在危险环境里工作,或者提高生产效率。

甚至对普通人来说,以后可能会看到更多仿生机器人走进生活,比如家里的服务机器人能更灵活地做家务,医院里的机器人能更精准地做手术。

全球砸5000亿搞AI计算,中国仿生机器人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现在再回头看开头的问题:中国仿生机器人在全球 AI 计算热潮中,到底处于什么地位?答案很明显,不是跟跑者,也不是追随者,而是能和国外顶尖水平掰手腕的竞争者,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成了领跑者。

当然,咱们也不能骄傲,AI 计算和仿生机器人都是还在快速发展的领域,后面还有很多技术难题要解决,比如怎么让机器人的续航更长、怎么让 AI 算法更智能。

但从河海大学的机械臂、国防科大的蚊子机器人,再到宇树科技的 H1,这些突破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方向。

全球砸5000亿搞AI计算,中国仿生机器人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未来几年,随着全球 AI 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仿生机器人肯定会变得更聪明、更灵活,而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守住自己的市场,还能把技术卖到全世界。

到那时候,可能没人再问 “中国机器人能不能打破垄断”,而是会说 “中国机器人又出了什么新技术”,这种变化才是最让人期待的。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