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讯10月22日电,科大讯飞10月22日在互动平台表示,科大讯飞与摩尔线程在人工智能领域始终保持良好合作。...
2025-10-22 0
最近 AI 圈有点热闹,一边是德意志银行分析师上个月放话“AI 泡沫已经破裂”;
另一边英国《金融时报》刚报道,过去 12 个月里 10 家 AI 初创公司市值涨了快 1 万亿,关键是这 10 家公司没一家实现盈利。
这事儿搁谁看都觉得矛盾,到底是泡沫破了,还是这泡沫越吹越大了?
本来想单纯觉得这是市场一时冲动,但后来发现不少人还真信 AI 能成大事。
这些支持者说 AI 能颠覆好多领域,从手机操作系统到制药再到金融,就算现在有泡沫也不怕,毕竟当年互联网泡沫不也催生了亚马逊嘛。
这话有几分道理,亚马逊当年在互联网泡沫里也跌得惨,但后来不也起来了?
可问题是,现在这些 AI 公司连盈利的影子都没见着,跟当年亚马逊至少有明确业务方向比,还是差了点意思。
而且现在华尔街分析师和科技媒体,总把当下的 AI 热跟 90 年代末互联网泡沫比。
1999 年纳斯达克指数涨得离谱,网景公司上市第一天股价就翻倍,后来泡沫破了不少公司倒闭。
现在 AI 行业这情况,跟当年还真有点像 资本一个劲往里冲,好多公司连怎么赚钱都没想明白,就先把估值抬上去了。
搞不清这些资本是真看好 AI 技术,还是怕错过所谓的“风口”。
要说这 AI 泡沫最直观的表现,还是那 10 家未盈利的初创公司。
就拿 Anthropic 和 Inflection AI 这两家头部来说,Anthropic 去年融资后估值直接蹦到几百亿,可财报里亏的钱也不少;
Inflection AI 主打聊天机器人,用户是有一些,但要覆盖研发成本还差得远。
这两家还算好的,有些小 AI 公司就更离谱了,就靠一个 AI 概念,连产品都没打磨好,估值就敢往几十亿上靠。
对比同期的新能源和半导体行业,就更能看出 AI 行业的“非理性”。
新能源行业里,就算是新公司也得有实际的产能和订单才能谈估值;半导体行业更不用说,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估值都是跟着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走。
可 AI 行业倒好,仿佛只要沾了“AI” 两个字,就能忽略盈利问题,估值一路往上冲。
很显然,这种只靠概念支撑的高估值,很难长久维持。
不过也不能全否定 AI 的价值,现在 AI 在制药领域确实有进展,比如有些公司用 AI 辅助研发新药,已经有几款进入临床试验了。
但这些进展离大规模商业化还远,想靠这些撑起万亿市值,怕是不太现实。
更何况,现在很多 AI 应用还停留在“炫技” 阶段,比如生成式 AI 能写文案、画画,但真正能帮企业降本增效的案例没多少,这样的技术想变现,难度不小。
就在大家对 AI 泡沫看法不一的时候,有个叫朱利安・加兰的研究员站出来泼了冷水。
加兰是 MacroStrategy Partnership 的合伙人,本月初他发了份报告,说当前 AI 泡沫是“全球有史以来最大、最危险的泡沫”;
还说美国现在存在严重的“资本配置不当”,这泡沫比互联网泡沫大 17 倍,比 2008 年房地产泡沫大 4 倍。
这结论够激进的,但看完他分析的 LLM(大语言模型)的问题,倒觉得有些道理。
加兰说 LLM 根本没法商业化,首先是构建方式的问题。
LLM 是用向量做的,主要靠统计单词在句子里连续出现的概率来理解内容,看着聪明,但能力很有限。
比如你让它写一篇专业的技术文档,它可能会拼凑一些常见内容,但稍微深入点的技术细节就容易出错。
其次,LLM 在编程上也不行,它学的都是现有代码,给你的都是死记硬背的片段,真要开发新应用,根本不够用。
最后就是扩展性瓶颈,自 2023 年 3 月 ChatGPT 4 发布后,就没见过更厉害的模型了,这说明开发者想改进 LLM,得投更多钱,可投入和产出根本不成正比。
加兰还说,AI 只能替代那些“胡扯工作”,比如有些管理、咨询岗位,没人核实内容对错,AI 生成的东西能凑活用,但这根本没提升工作价值,就是“用胡扯代替胡扯”。
这话虽然有点尖锐,但仔细想想也对,比如有些咨询报告,AI 写出来看着挺专业,可里面的建议没什么实际意义,企业真要靠这个做决策,怕是要出问题。
聊完技术层面的问题,再说说 AI 行业的盈利情况,这才是最关键的。
整个 AI 生态里,就英伟达一家赚得盆满钵满,2024 年第四季度营收都到 221 亿美元了,净利润涨得更吓人。
可其他环节,比如数据中心、LLM 开发者、AI 软件开发商,全在亏钱。
OpenAI 2023 年亏了 54 亿,Anthropic 融资后估值上去了,但亏损也没止住。
本来想 AI 行业能靠自己造血维持,后来发现根本不可能,全靠融资撑着。
可现在资本也不傻了,风险投资对 AI 初创公司的热情降了不少,尤其是软件开发商,想拿到钱比以前难多了。
我查了下数据,今年全球 AI 初创公司融资额比去年少了不少,早期融资的数量也降了。
现在还在给 AI 砸钱的,也就软银和沙特这些少数玩家了。
软银为了给 OpenAI 付首笔投资,都得抵押股票借钱,后面还有更大一笔钱要凑;沙特虽然有钱,但像它这样能无限砸钱的国家没几个。
如此看来,AI 行业的钱袋子怕是要空了,要是这些投资方撤了,很多 AI 公司就得停摆。
英伟达现在虽然赚得多,但也有风险。
它的盈利全靠 AI 算力,要是后面 AI 公司没钱买 GPU 了,英伟达的营收肯定会受影响。
而且现在其他芯片公司也在抢 AI 算力市场,比如 AMD、英特尔都在发力,要是英伟达的技术优势没了,那它在 AI 行业的地位也会动摇。
说到底,当前 AI 泡沫的核心问题就是估值和盈利脱节,技术有局限还被过度炒作,全行业靠少数资本撑着。
毫无疑问,AI 技术有长期价值,但现在的市场情况太不理性了。
要是 AI 公司不能尽快找到盈利模式,资本又持续撤退,那泡沫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到时候不仅是 AI 公司,整个科技资本都会受影响。
所以大家看 AI 行业的时候,别光被高估值迷惑,多看看公司的实际业务和盈利能力,这样才不会被泡沫套住。
相关文章
最近 AI 圈有点热闹,一边是德意志银行分析师上个月放话“AI 泡沫已经破裂”;另一边英国《金融时报》刚报道,过去 12 个月里 10 家 AI 初创...
2025-10-22 0
每经AI快讯,10月22日,同益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代理销售光刻胶基材树脂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显示屏幕领域,目前销售占比较小。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0
大象新闻记者 张智伦10月22日上午,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在社交账号上发文:为了方便培训行业更清晰地了解胖东来的文化和技术,胖东来未来将开通一个渠道,品...
2025-10-22 0
人民财讯10月22日电,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安徽皖通合创智联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经营范围包含:民用航空材料销售;航空运输货物打包服务;运...
2025-10-22 0
【TechWeb】10月22日消息,从外媒此前的报道来看,在华为、三星电子等厂商推出多代可折叠屏智能手机之后,苹果明年也将进入这一市场,他们的首款可折...
2025-10-22 0
每经编辑:杜宇10月22日,苹果中国官网显示,iPhone Air正式发售。图片来源:苹果官网该机型通过eSIM激活,不支持实体SIM卡。该机型提供深...
2025-10-2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