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朱雀3号不如猎鹰9?马斯克称差距5年,首飞时间确定,挑战2大目标

AI科技 2025年10月31日 23:13 0 aa

10月中旬,一条关于马斯克评价中国“朱雀三号”的帖子在网上火了。

在帖子底下,有网友问马斯克:“你怎么看中国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液体火箭?”

马斯克的回答挺直接——他说:“朱雀三号想要达到猎鹰9号目前的成熟度和可靠性,至少还需要五年时间,到那时连星舰都已经成熟了。”

这句话一出,瞬间引发了全球航天圈的热议。有人说这是一种技术自信,也有人觉得他是在“阴阳”中国的可回收火箭。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其实暗含着中美在民营火箭领域的一场较量。

朱雀3号不如猎鹰9?马斯克称差距5年,首飞时间确定,挑战2大目标

其实,这已经不是马斯克第一次提到中国的民营火箭了。

早在2019年,中国星际荣耀公司发射中国第一枚入轨的民营运载火箭——“双曲线一号”的时候,马斯克就点评过。

那次发射成功后,外媒特地去问了马斯克的看法,当时他的回答特别简短——“Whoa, cool”,几乎就是“不置可否”的态度。

但这才刚过去六年,朱雀三号即将迎来首飞的时候,马斯克的语气明显不一样了,甚至有了点“酸酸的”味道。

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的商业航天,已经真正引起了SpaceX的注意,甚至是马斯克本人的关注。

朱雀三号是中国首款采用液氧甲烷发动机的民营火箭,和SpaceX设计路线非常像,甲烷燃料燃烧效率高,可回收可重复使用,还方便储存运输。

一直以来,这种燃料都被认为是未来可回收火箭的主流方向。

在2023年底,朱雀三号就完成了首次飞行验证,顺利验证了回收技术。这一成绩,直接把中国民营火箭推入了“液体可回收时代”。

朱雀3号不如猎鹰9?马斯克称差距5年,首飞时间确定,挑战2大目标

在可回收火箭领域,过去全球几乎只有SpaceX一家独大。

但近些年,中国民营火箭的成长路径虽然与美国早期商业航天的发展过程很像,可发展节奏明显要快得多。

星际荣耀、蓝箭航天、天兵科技、九天微星这些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快速布局,短短几年就从固体火箭跨越到了液体火箭,从一次性发射跨越到了回收复用。

当年,美国民营航天老大——SpaceX,花了整整八年时间,才做到了猎鹰9号实现可回收运营。如今,这个速度已经被中国赶上了!朱雀三号从立项到完成回收验证,只用了五年。

这个差距,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的工程能力和技术整合速度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的民营火箭已经具备了规模化竞争力!

SpaceX一直以“创新垄断者”自居,在航天领域可谓是“遥遥领先”,可如今,猎鹰9号的发射成本已经被压到极限,星舰的量产、复用和稳定性迟迟达不到发射水平,

中国公司公司正在迎头赶上!这种压力是真真切切的。所以,马斯克的“酸味儿”点评,其实也就不难理解了。

朱雀3号不如猎鹰9?马斯克称差距5年,首飞时间确定,挑战2大目标

那朱雀三号现在的研制到底什么进度了?什么时候能首飞?

10月18日至20日,根据蓝箭航天的官方消息,朱雀三号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已经完成了包括推进剂加注、系统核电测试,9台“天鹊-12A”发动机的静态点火实验圆满成功。

测试结果非常理想,动力系统稳定可靠,整个发射流程顺畅可控!首飞任务的第一阶段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这就意味着,朱雀三号距离真正的入轨发射,已经越来越近。

朱雀三号作为中国首枚采用不锈钢箭体的大型可复用火箭,是中国现役火箭里的“重量级选手”,能轻松容纳大型通信卫星或者多星星座模块。

其具有高达66.1米的箭体,570吨的起飞重量,整流罩直径5.2米,从设计之初,蓝箭航天就以高运力、可复用、低成本作为朱雀三号设计目标。

2024年初,朱雀三号的试验箭就完成了百米级垂直起降试验,这是中国民营火箭首次具备低空回收能力的标志。

2024年9月,朱雀三号在10公里高度完成了空中二次点火,还实现了跨音速返回和精确着陆,误差小于10米。

这些进展已经逐步表明:这枚火箭已经逐步成熟,可以和SpaceX猎鹰9号“掰掰手腕”了。

也难怪有人预言说,马斯克“筷子夹火箭”的操作,说不定会在朱雀三号身上复现!

朱雀3号不如猎鹰9?马斯克称差距5年,首飞时间确定,挑战2大目标

现在的蓝箭航天,已经稳稳坐在国内民营航天的“头把交椅”上,率先突破了全流程回收验证。

过去,SpaceX凭借猎鹰9号和星舰项目拿下了技术话语权。但现在,中国的航天企业在液体动力、低成本发射、卫星组网这些方向,已经全面开花。

如果说过去十年是美国商业航天的黄金时代,那么未来十年,很可能就是中国商业航天的黄金时代。

目前来看,朱雀三号计划在2025年底前进行首次入轨发射,11月就有可能首飞,并同时尝试回收验证。

这一飞,朱雀三号定下了要同时完成“入轨”和“回收”两大任务——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极具突破性的目标。

一旦成功,那不仅仅是蓝箭航天的成功,也意味着中国民营航天真正实现了从“发上去”到“带回来”的跨越。

那将是中国商业航天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说到底,马斯克那句“五年差距”,听起来挺有底气,但中国的速度,早就不按他那套时间表走了。

也许再过几年,当朱雀三号顺利完成复用发射的那一刻,SpaceX也不得不承认,属于中国的“液体可回收时代”,真的来了!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