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特斯拉机器人练就中国功夫,产业链迎来量产前夜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6日 23:07 0 admin

特斯拉机器人练就中国功夫,产业链迎来量产前夜

人形机器人正从科幻走向现实,马斯克回归后亲自督战的Optimus团队,正以惊人的速度推动这场技术革命。

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的视频显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已经能够与人类工作人员进行功夫“对打”。视频中,Optimus精准应对每个招式并进行反击,仅背部系有一根牵引绳作为保护措施。

针对网友关于“对打”是遥控还是AI驱动的疑问,马斯克在评论区明确回应:“是AI,不是遥控”。这一表态彰显了特斯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______

01 马斯克回归,Optimus进展加速

自马斯克宣布回归“全职打工人”身份后,特斯拉机器人项目便迎来一系列进展。这位亿万富翁企业家不仅全身心投入Optimus生产工作,更在近期创造了全球首个资产达到5000亿美元的个人纪录。

马斯克对Optimus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他在特斯拉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Optimus将“在公司价值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并预测这款产品未来将占特斯拉公司价值的80%左右

特斯拉官方已经宣布,计划在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Optimus机器人,并在2026年开始量产。马斯克预计到2030年前将实现年产100万台的目标。这一时间表显示了特斯拉对人形机器人业务的坚定承诺。

据业内消息,当前特斯拉正在敲定Optimus V3的设计,这款产品将拥有“像人类一样灵巧的手”。第三代机器人在协调性和复杂任务执行能力上预计将有显著突破,能够完成叠衣服、照顾小孩等家庭场景任务。

02 技术进步,从工厂到功夫的跨越

Optimus的技术演进速度令人惊叹。从2022年10月首次亮相至今,不到三年时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已实现从基础行走到复杂互动的质的飞跃。

2023年3月,特斯拉展示的Optimus视频中,机器人仅能进行简单行走。而到2024年5月,Optimus已能够分拣电池并在工作中自主纠正错误。今年5月,特斯拉展示的Optimus更是能够流畅地进行扔垃圾、炒菜、使用吸尘器、熨衣服等一系列动作。

机器人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关键突破。特斯拉官方表示,所有任务均由单一神经网络完成,并直接从人类视频中学习。这种“仿真到现实”的训练方法大大加快了机器人的技能获取速度。

在硬件方面,Optimus也经历了显著升级。第二代Optimus重量减轻约10公斤,行走速度提升30%,手部自由度翻倍至22个,并新增颈部活动能力,整体自由度达到28个。这些改进为机器人完成更复杂的动作奠定了基础。

03 产业链机遇,A股概念股迎来风口

随着人形机器人量产节点的临近,相关产业链企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达34亿美元,同比大增57.41%,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增至53亿美元

在A股市场中,多家上市公司已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

三花智控(002050) 是特斯拉旋转关节总成核心供应商,提供液冷系统及行星滚柱丝杠。公司墨西哥工厂规划年产百万套产能,适配Optimus量产需求。

拓普集团(601689) 作为特斯拉机器人执行器主力供应商,提供线性/旋转关节模组,单机价值约3万元。公司墨西哥工厂预计2025年三季度投产,30%产能配套特斯拉。

绿的谐波(688017) 作为国产谐波减速器龙头企业,产品适配Optimus小臂与腕部关节。单台机器人需要14-40个减速器,公司2025年产能将扩大至500万套。

鸣志电器(603728) 是空心杯电机核心供应商,产品用于Optimus手部精细化操作。公司高精度步进电机全球市占率前三,已向特斯拉送样验证。

柯力传感(603662) 是国内唯一能量产六维力传感器的企业,精度达0.1%FS。单台机器人需要12-16个传感器,公司已进入特斯拉供应链验证阶段。

这些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凭借技术壁垒和先发优势,有望在人形机器人量产浪潮中率先受益。

特斯拉机器人练就中国功夫,产业链迎来量产前夜

04 风险提示,理性看待投资机会

尽管人形机器人前景广阔,但投资者仍需保持理性,注意潜在风险。

技术成熟度是首要挑战。当前人形机器人核心制造环节的技术探索已从“初期概念探讨”进入“量产导向的筛选期”。特斯拉Optimus量产进度已有所滞后,今年迄今产量仅数百台,与马斯克宣称的“2025年生产约5000台”目标相去甚远。

成本与标准化问题也亟待解决。一台双足人形机器人的物料成本远超消费级市场接受范围。行业数据显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单价超过30万元,规模化降本是实现商业化的关键。

估值泡沫风险不容忽视。部分概念股PE超过100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市场对“AI+高端制造”叙事高度认可,短期涨幅体现资金对产业前景的乐观预期,但需警惕估值泡沫风险。

投资者应关注企业的技术实力、供应链认证进度和订单兑现情况,优先选择具备核心零部件自研能力且深度绑定头部企业的标的。

______

未来三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窗口期。高工机器人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将达1.24万台,到2030年将突破34万台,市场规模超640亿元

特斯拉已在2025年启动第三代Optimus研发,马斯克透露该版本将在协调性和复杂任务执行能力上实现突破。按照特斯拉的规划,Optimus将在2027年随SpaceX前往火星,真正实现“上天入地”。

投资者需以产业趋势为锚,规避概念炒作陷阱,方能在智能化浪潮中把握真正的投资机会。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