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具有代表性的半导体设备厂商的投资观察和市场发展预测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05日 22:35 0 admin
具有代表性的半导体设备厂商的投资观察和市场发展预测

ASML 的10月3日的股价与基本面概况

ASML Holding NV (ASML)10月3日的股市表现:

当日收盘价:$1,032.22

+$3.02(+0.29%)

当日最低价1,014.97

当日最高价1,039.03

一、ASML 基本面与估值简析

指标

最新数据

最近 12 个月营业收入

~ 376.8 亿美元

最近 12 个月净利润

~ 110.3 亿美元

主要客户

包括 TSMC(台积电)、Samsung、Intel 等

估值 / 相对估值

当前市盈率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有分析认为具有“合理估值”属性

风险 /压力

出口管制风险、地缘政策风险、设备交付周期长、客户下单波动等

ASML 作为极紫外 (EUV) / 光刻系统领域的核心厂商,在制造高端逻辑 / 存储芯片路线中具备不可替代性。尽管面临全球贸易与出口政策压力,其技术壁垒和客户锁定度仍为其提供较强的护城河。近期,由于美国与欧盟就半导体设备在关税政策上的协商,ASML 等欧洲设备厂商获得在部分高端设备上关税豁免,有助于其在全球供货与成本竞争上的稳定性提升。

此外,其供应链扩张也在进行中,举例来说,其机电 /精密供应商 NTS 在新加坡设厂,服务于包括 ASML 在内的多个设备系统厂商。

在市场环境方面,SEMI 预测 2025–2027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支出预计将达到 4,000 亿美元级别,我国、我国台湾地区与南韩在设备支出方面将居于领头位置。作为主要设备厂商之一,ASML 在上述增长浪潮中处于核心受益地位。


二、5–10 支重点设备厂商观察标的

下表列出部分国际主流半导体设备 / 工具厂商,并分析其区域 /技术定位、优势与潜在风险:

公司

国家 / 地区定位

主业务 / 技术方向

优势

风险或制约因素

ASML (荷兰 / 欧洲)

欧洲 / 全球

极紫外 (EUV) 光刻系统、检查 / 测量

技术壁垒高、全球唯一供应商、高端客户锁定

出口管制、交付周期、资本开销

Applied Materials (美国)

北美 / 全球

沉积、刻蚀、CMP、薄膜、生长等多工艺设备

产品线广、客户基础多样、在逻辑 / 存储都有布局

出口限制冲击(尤其面向我国客户)、政策风险较高

Lam Research (美国)

北美 /全球

刻蚀、清洗、表面处理设备

在刻蚀 /清洗环节具有深厚技术积累

对我国 /国际市场依赖度较高、政策不确定性

KLA Corporation (美国)

北美 / 全球

缺陷检测、量测 / 检测设备

良率 / 质量控制关键环节、技术门槛高

市场下游晶圆厂订单波动、政策风险

Tokyo Electron (日本)

亚洲 / 日本 /全球

多种半导体设备(沉积、刻蚀、检测等)

东亚本地优势、亚洲客户网络

日本自给率与本地政策、竞争压力

SCREEN Holdings (日本)

日本 /亚洲

检测、湿处理、刻蚀等设备

在检测 /湿处理环节具实力

技术升级压力、国际竞争

Advantest (日本)

日本 /全球

测试 /测量设备、自动测试设备 (ATE)

在测试 /量测细分市场有口碑

下游芯片需求波动、竞争对手压力

Plasma-Therm (美国)

美国 /全球

等离子刻蚀 /蚀刻设备

在小型 /特色工艺中的灵活性

规模体量有限、研发能力与大型厂商差距

这些公司覆盖从 光刻 /刻蚀 /沉积 /测量 /检测 /测试 /封测 等多个细分环节。长期稳健的设备投资布局,大概率要兼顾这些环节——既有高端壁垒,也有中端替代机会。


三、区域 /公司布局建议与组合策略思路

在构建设备厂商观察组合时,可以考虑以下策略思路:

  1. 核心防线配置:ASML 与广泛设备龙头
    无论技术路线如何演进,光刻仍是制造流程中的核心瓶颈。配置 ASML 作为“基础核心”标的,保持一定仓位,能提供组合稳定性与核心押注。
  2. 多环节覆盖 + 差异化配置
    在刻蚀 / 沉积 /检测 /测试等环节中选几只具备竞争力的厂商(如 Lam、Applied、KLA、Advantest 等),以覆盖制造链各个环节的成长机会。
  3. 区域 /政策敏感度分散
    在我国 /我国台湾地区 /北美 /欧洲等市场中,挑选在当地具备服务 /制造 /合规优势的厂商,以对冲单一区域政策风险。例如日本 /东亚厂商在亚洲设备分销 /服务链上可能更灵活;美国厂商在北美本地化受益于 CHIPS 类政策。
  4. 动态监测出口管制 / 订单簿 /交付延迟
    在全球产业链中,设备厂商容易受到出口管制政策冲击(如 Applied 最近因出口限制预计 2026 年损失约 6 亿美元)。需持续密切关注其订单簿 (book-to-bill)、交付延迟情况、合规披露等。
  5. 中小 /国产 /替代厂商作为高风险高回报配置
    若你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可以少量配置我国 /我国台湾地区中小设备厂商(如在刻蚀、CVD、检测替代方向具创新能力者),一旦它们在某些环节突破,则具较高投资弹性。

下面列出 我国 /我国台湾地区 几家具有较大成长潜力的设备或设备相关公司,并结合其过去几年的业务 /技术路径做简要对比与趋势展望。由于设备公司多为小型或专精公司,财务公开程度与数据完整性参差,以下为整理与判断基础。

四、我国 /我国台湾地区潜力设备 /设备相关公司

公司

业务 /定位方向

近年表现 /技术优势

潜力 /风险点

北方华创(NAURA Technology)

半导体生产设备(刻蚀、沉积、CMP、硅刻蚀、检测仪器等)

作为我国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之一,其 2024 年业绩增长显著,多项设备类别取得突破,已在全球市场具备一定能见度。

优势在于国产设备替代趋势与政策支持;风险在于高端设备(如 EUV、极端刻蚀、高精度测量等)仍存在较大技术差距与出口 / 知识产权壁垒。

华海清科(Hwatsing Technology)

CMP(化学机械抛光)设备及相关设备

在 CMP 设备方向具备核心专长,是国内少数在该环节具备研发能力的厂商之一。

CMP 是关键环节,若技术稳定、可靠性高,有望被晶圆厂采用;但其市场规模局限、竞争强烈、客户认可度与稳定性构成挑战。

杭州长川科技(CCTech)

半导体测试 / 测量设备

其在测试 /测量方向已有一定市场基础,近年来测试与量测对芯片良率的要求提升,可能带来新的机会。

测试设备属于门槛较高但细分可切入模块化部分;风险在于对国际对标厂商技术差距、客户信任度,以及国际合规 /出口限制的冲击。

北京华峰测控(Accotest,或称 Huafeng Test & Control)

半导体测试 /测量设备

作为国内较早进入测试 /测量设备领域的公司,在国内市场已有一定口碑与客户基础。

测试 /测量设备虽技术要求高,但相对设备体量和资本需求低于光刻、刻蚀等,是较有可能先突破的方向;但国际竞争强、产品升级压力大。

我国台湾地区 – 设备 /相关厂商(如 Canon 半导体设备子公司 /服务商)

虽然台湾本土设备制造商在高端设备领域较少,但台湾在设备服务 /维护 /设备分销渠道方面具优势

台湾本地设备服务商在设备保养 /售后 /支持上具本地化网络优势,对于进口设备的维护替换业务有稳定需求

这些公司增长空间主要在服务 /替换 /支持业务,难以在高端设备原始设计 /制造上取得突破;但盈利相对稳定,作为布局设备产业链的一环有意义


五、近年业绩与成长趋势(简要摘录)

  • 北方华创(NAURA):根据公开报告,其已连续几年加大研发投入,并在若干关键设备模块取得技术进展。业内报道称其在 2024 年设备销售额创新高。
  • 华海清科(Hwatsing):在其年度报告中标注其 CMP 设备是公司主营产品之一,并受到市场关注。
  • 长川科技(CCTech):近年来测试 /测量设备在国内市场需求提升,其订单与市场份额呈上升态势。
  • 华峰测控(Accotest):作为国内测试 /测量设备老牌厂商,其产品线稳定,在国内部分细分指标上已具备一定市场话语权。

这些公司相对于国际设备巨头虽规模较小、技术厚度差距较大,但在国内替代、封装 /测试升级、政策引导、自主可控需求中具备成长空间。


六、投资组合与观察建议

  1. 差异化布局
    可在组合中适度配置北方华创为主线,由它作为在国内设备方向有较全面布局的代表;再辅以华海清科(CMP 方向)、长川 / 华峰测控(测试 /测量方向)作为补充。
  2. 关注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
    对这些公司的研发投入、专利布局、客户样片能力、可靠性验证等指标要重点跟踪。若某家能够在关键模块(如高精度检测、亚纳米刻蚀、对接 /互连测量)取得突破,成长弹性可能较大。
  3. 风险控制要素
  4. 国际竞争格局:这些公司若要进入高端市场,需面对国际巨头的技术 /资源优势竞争。
  5. 出口 /合规风险:未来若涉出口或国际市场扩张,可能受到出口管制、技术封锁、标准兼容等负面因素冲击。
  6. 客户认可与量产稳定性:即便技术原型较好,客户选择周期长、验证标准高,对稳定性 /良率要求严格,是可能的瓶颈。
  7. 短期与中期观察重点
  8. 短期看:订单状态、客户认证、样机验证进度、客户反馈、财报增长率
  9. 中期看:模块化 /可替代模块技术突破、核心部件国产化比例提升、国际市场出口能力、合作 /合资项目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