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贾奥胜由交通运输部主办、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承办,聚焦“新质生产力 交通新动力”主题的第十七...
2025-10-05 8
在2025年10月1日合肥科学岛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总重量超过400吨的BEST装置核心部件成功吊装,这意味着总投资85亿元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正式进入主机组装阶段。说实话,可能很多人对核聚变装置不太了解,但这事背后的意义可不小,它不仅是中国核聚变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的关键一步,更是中国在全球核聚变竞赛中抢占技术制高点的重要布局。
在核聚变领域,欧洲的ITER项目一直是"大块头"的代表,这个目前世界最大的国际核聚变合作计划,采用大型化托卡马克路线,装置主体直径19.4米,高度11.4米,重达约2.3万吨,预计总投资超过500亿欧元。而且它的建设周期特别长,首次氘氚实验预计要到2035年才能启动。这么一看,是不是觉得有点"笨重",进度也有点慢?
中国的BEST装置就不一样了,它走的是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简单来说,就是用高温超导材料产生强磁场,把装置体积控制在传统托卡马克的几十分之一,同时还能保持相当的约束能力。这种设计背后,体现的是对工程实用性和商业化前景的深度考量。你想啊,要是装置太大太复杂,成本高不说,离实际应用也远,而BEST这种"小而精"的路线,显然更贴近现实需求。
中国能走这条路线,靠的是多年的技术积累,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EAST装置上就有不少成果。2025年初,EAST装置成功实现1亿摄氏度下1066秒的高质量燃烧,这可是世界纪录级的成就,说明中国在等离子体长时间约束控制方面技术相当厉害。还有"中国环流三号"装置,实现了"双亿度"运行,离子温度1.17亿摄氏度、电子温度1.6亿摄氏度,这为BEST装置的参数设计提供了关键的物理基础。
在关键材料和部件方面,中国也实现了自主可控,比如安泰科技研发的钨铜偏滤器,不仅解决了国内装置的技术需求,还被法国WEST装置全套采购,这足以证明中国在等离子体面壁材料技术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西部超导、联创光电等企业生产的高温超导带材,成本比进口产品低40%以上,这不仅节省了成本,也为BEST装置的紧凑化设计提供了经济可行性。
BEST项目的推进可不是孤立的技术突破,而是中国核聚变产业生态系统性构建的重要部分,2023年底,中核集团牵头成立了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一下子汇聚了33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和民营企业。这种"大兵团作战"的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在重大科技项目上的制度优势,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效率自然高。
2025年国资委启动的"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把核聚变列为"未来能源唯一方向",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在这个战略指引下,央企在高温超导磁体、氚增殖材料等核心技术环节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为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方政府和产业资本也积极参与进来,比如合肥聚变新能的股东结构里,有合肥市国资的政策支持,有昆仑资本等专业投资机构的资金助力,还有中科院科学岛提供的技术背景。上海能量奇点更厉害,吸引了红杉中国、蓝驰创投等顶级投资机构,连米哈游这样的互联网企业都跨界投资,这说明市场对核聚变产业前景非常看好。
注册资本150亿元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上海投资120亿元建设"中国环流四号"装置,这展现了产业界对技术路线多元化探索的支持。多点布局的策略,不仅降低了技术风险,也为不同技术路径的竞争提供了充分的试验空间。
从产业链配套来看,中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核聚变装置制造体系,超导材料领域有西部超导、永鼎股份,关键部件制造有国光电气、安泰科技,电源控制系统有英杰电气、国力股份,工程建设有中国核建、上海电气,燃料系统有兰石重装、东方钽业等企业,这些企业都具备了批量供货的能力,为BEST装置的建设和后续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全球核聚变竞赛中,BEST装置的独特定位正在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新变量,欧洲ITER项目虽然规模宏大,但建设进度一再延迟,成本不断攀升。美国呢,在政府层面缺乏类似中国的统一规划,主要依靠私人资本驱动,虽然在某些技术环节有所突破,但整体进展相对分散。2025年2月,美国核聚变初创公司HelionEnergy完成4.25亿美元F轮融资,这显示了私人资本对核聚变技术的持续看好,不过这种以私人企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在技术标准统一、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存在天然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中国采用的"国家队+民企+资本"的混合模式,就显得很有优势了,既保证了战略方向的一致性,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新奥集团在氢硼聚变路线上的探索,更为中国的技术多元化增加了新的维度。这种"无中子、低成本"的技术路径,使用普通氢和硼作为燃料,产物仅为氦,发电效率可达90%以上,如果技术突破成功,将为核聚变的商业化提供更加经济可行的选择。
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2024年世界聚变展望》显示,全球核聚变投资在2024年达到71亿美元,其中公共资金占比60%。这说明尽管私人资本参与度在提升,但政府投入仍然是推动核聚变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国政府在这一领域的持续大额投入和战略规划,为其在全球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提供了重要保障。
展望未来,BEST装置计划在2027年完成建设并启动调试,2030年开展首次氘氚聚变放电尝试发电输出。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中国将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完成聚变能发电演示,这不仅将验证紧凑化技术路线的可行性,更将为后续的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按照中国的长期规划,2045年商用堆并网、2060年实现聚变电站规模化的时间表,将彻底改写全球能源格局,让那些依赖化石燃料出口的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挑战。
说实话,核聚变技术离真正商用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但中国在BEST装置上的布局和进展,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决心和实力。从技术路径的选择到产业生态的构建,再到全球竞争格局中的考量,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在核聚变领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为解决全球能源问题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相关文章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贾奥胜由交通运输部主办、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承办,聚焦“新质生产力 交通新动力”主题的第十七...
2025-10-05 8
在2025年10月1日合肥科学岛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总重量超过400吨的BEST装置核心部件成功吊装,这意味着总投资85亿元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正式...
2025-10-05 0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胜、通讯员唐玥)近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监利何王庙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应邀参加该大会边会“保护地自然教...
2025-10-05 0
金融界2025年7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显示装置以及数据驱动器”的专利,公开号CN120236513A,申...
2025-10-05 8
央视网消息:当“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工程不断取得进展和成效,一批承载着共和国辉煌的“大国重器”与“工业地标”也正以开放的姿态,从生产现场变身为热门的“...
2025-10-05 0
【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操作使用教程: 1.亲,实际上微乐湖北麻将万能开挂器是可以开挂的,确实有挂.2.在"设置DD辅助功能DD微信麻将开挂工具...
2025-10-05 9
当一段15秒的AI视频让电影制片人直呼""商业电影要来了"",你却要盯着进度条等30分钟——这就是Sora 2 Pro给2025年的技术革命按下的""...
2025-10-05 0
IT之家 10 月 5 日消息,FujiRumors 昨日报道称,富士 X-T30Ⅲ 相机新品确定搭载第四代 2600 万像素的 CMOS 图像传感器...
2025-10-05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