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主播”的当下,直播平台和短视频乱象也屡屡触动整个社会的神经,在相关部门和平台严查猛打之下,一些不良公会和主播寻找规避监管的方式,“擦边”成为不...
2025-07-01 7
深圳以"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闻名,拥有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持续增长的经济数据。但在快速发展之外,这座城市同样注重将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深圳正将它的科技硬实力,转化为服务市民的软实力,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在2025年春节的一个夜晚,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手术室正进行一场紧急抢救。一名产妇因胎盘早剥导致大出血,手术备用血袋即将用完,而血库送血车辆因夜间交通拥堵受阻。
此时,四架医疗无人机从39公里外的宝安中心血站分三批起飞。39分钟后,所需的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顺利送达手术室,保障了抢救顺利进行。
这类无人机医疗配送已成为深圳的常态化措施,自2023年3月起,由543架无人机组成的医疗配送网络开始运行,它们不受地面交通影响,能将配送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截至2025年,该网络已成功配送超万份血制品,为急症患者争取了更多救治时间。
这一体系的建立得益于深圳的前期规划,2024年2月,深圳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法规,将无人机医疗运输纳入城市应急体系。该体系经过两年筹备,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建设。
目前无人机配送仍面临载重和恶劣天气等限制,按照规划,到2026年深圳将建成1200个智能起降点,形成立体物流网络,未来可支持血制品和移植器官等更广泛的医疗配送需求。
除了天上飞的“救命无人机”,深圳的科技还在默默地温暖着许多更细微的角落。在龙岗区的一家科技企业里,诞生了一双特别的“钢铁手”。
它看起来是冰冷的金属,却能像人的手一样,精确地感知温度、压力,甚至能分辨出物体的软硬。这双手的背后,是上千个高精度传感器,能够捕捉15个维度的信息。
这家名为帕西尼感知科技的公司,成立仅仅四年,其触觉传感器的全球出货量就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你可能想不到,这样“神奇之手”并非停留在实验室里炫技,而是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想象一下,有了这双“手”,护理机器人就能更加温柔地抱起老人,避免任何不适;生产线上的检测机器人,也能通过触觉识别产品表面最微小的瑕疵,确保产品质量。
深圳就是这样,将实验室里的每一个“灵光一闪”,快速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和技术,让科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温暖。
为什么这些充满温度的科技创新,偏偏在深圳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这与深圳独特的创新生态密不可分。
首先是强大的资金支持,深圳设立了千亿元级的产业引导基金、百亿元级的天使母基金,以及20亿元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这些资金就像肥沃的土壤,确保了无数好想法不会因为缺钱而夭折。其次是人才的高度聚集,目前,深圳的高层次人才已超过2.6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2家高新企业。
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创新实验室,为科技的突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在深圳,你可以看到央视《城市风华录》中描绘的生动画面:市民中心广场上,飞碟型纯电动飞行器在低空盘旋,这是深圳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第一城”的未来图景;在龙岗的星河WORLD园区,2452家企业汇聚一堂,一年创造超过300亿的产值。撒贝宁探访的机器人6S店,更是让普通大众能够亲手触摸和体验最前沿的机器人技术,打破了科技与生活的隔阂;而南山机器人谷,142家企业沿着10公里的长廊铺展,优必选、大疆等巨头与无数创新小公司共同书写着未来,预计到明年,这里的产值将达到1800亿元。
但这些数字和项目的背后,藏着深圳一以贯之的初心。从1980年被设为经济特区的那一刻起,深圳就不仅仅是为了建设高楼大厦,更是为了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1984年国贸大厦的“三天一层楼”,不是为了单纯刷新记录,而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们有奔头、有希望;如今,推行无人机送血、研发能感知温度的钢铁手,也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让病人能够更快得到救治,让老年人能够更有尊严地生活。
有人把深圳称为“硬核之城”,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个“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行者。在深圳,科技不只是为了追求更高效率,更是为了解决普通人的生活难题。
当无人机快速送来急救用的血液,当智能设备帮助老人安稳行走,这些技术真正走进了日常生活。这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人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
深圳的例子告诉我们,科技发展可以和人文关怀很好地结合。一座现代城市不仅需要高楼大厦和先进技术,更需要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感受到便利与温暖。
相关文章
“人人皆主播”的当下,直播平台和短视频乱象也屡屡触动整个社会的神经,在相关部门和平台严查猛打之下,一些不良公会和主播寻找规避监管的方式,“擦边”成为不...
2025-07-01 7
深圳以"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闻名,拥有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持续增长的经济数据。但在快速发展之外,这座城市同样注重将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深圳...
2025-10-05 0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封面新闻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6月30日,引绰济辽工程全线试通水成功。工程建成后可改善绰尔河下游农业灌溉条件,解决受水区生产生活用水问...
2025-10-05 6
你可能刷到过不少“AI要取代XX职业”的新闻,2025年这股风刮到了听障人士字幕组这儿,英国《卫报》专门写文章讨论这事儿,咱们新京报也在9月26号报道...
2025-10-05 0
“中国空间站的名字叫什么?答案是天宫!”10月4日,位于北京经开区的空天城堡科普研学基地(简称“空天城堡”)内,孩童清脆的抢答声与阵阵欢呼声交织。为庆...
2025-10-05 0
过去的几十年里,赚钱的逻辑在不断变化。父辈那一代人,靠的是体力和辛苦劳作;上一代人,靠的是进入工厂、企业,拿着一份稳定的薪水。而今天,如果你还只想着“...
2025-10-05 0
前不久,由鄂尔多斯市委网信办主办的2025年鄂尔多斯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成果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发布会共发布资政报告、工作指引、研究报告...
2025-10-05 0
□邓随新“东北雨姐”账号解封的传闻再度搅动舆论场。一边是粉丝翘首以盼,一边是消费者记忆犹新——那场牵涉165万元罚单的“红薯粉条不含红薯”闹剧。这场风...
2025-10-05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