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年轻人菜市场捡菜火了?揭开"暴力起号"的新套路与内容生态之思

AI科技 2025年09月21日 14:23 0 aa

近期,"00后下班去菜市场捡菜""捡菜初体验"等短视频在社交平台走红,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年轻人背着包、举着手机,在菜市场摊位间低头寻觅被丢弃的完好蔬果,记录"捡菜"过程。这一看似"接地气"的生活分享,实则暗藏玄机——部分创作者将其打造成"暴力起号"的新套路,以"节约""励志"为外衣,行流量收割之实,折射出短视频行业的内容焦虑与生态隐忧。

年轻人菜市场捡菜火了?揭开"暴力起号"的新套路与内容生态之思

所谓"暴力起号",是以快速吸引流量、积累粉丝为目的,通过极端、低俗或虚假手段制造话题的引流方式。此前,这类内容多以"夸张剧情""极限挑战"为主(如"女子怒砸保时捷抓小三"),因挑动情绪、扰乱秩序饱受诟病。

而当下的"捡菜"视频,看似更"温和":博主们主打"节约""零成本生活"的人设,记录自己在菜市场捡拾被丢弃蔬果的过程,甚至刻意放大"省钱"的焦虑(如"驱车三四十分钟赶来,停车费油费远超菜价")。部分博主更直接摆拍——故意购买品相不好的菜,放在地上再"假装捡起",将真实生活异化为表演。

这种"升级"的套路,本质仍是"暴力起号"的变种:通过制造"反常识"场景(年轻人捡菜)引发好奇,用"接地气"的外衣降低受众戒备,最终实现快速涨粉。其核心逻辑与以往并无二致——流量至上,内容为流量服务

菜市场捡菜视频的流行,与短视频行业的生态密切相关。当前,社交平台内容产能过剩,低质重复内容充斥,用户筛选成本攀升;同时,伪经验、假权威、摆拍内容泛滥,进一步加剧了信息混乱。

在这种环境下,"捡菜"视频的"走红"并非偶然:

内容"轻量化"的诱惑:相比需要长期积累的优质内容(如知识科普、深度报道),"捡菜"这类生活化场景更易复制,成本低、传播快,符合博主"快速起号"的需求;

受众情绪的精准捕捉:年轻人对"零成本生存""反消费主义"的好奇,被博主包装成"励志"标

平台算法的推波助澜:平台基于用户互动数据推荐内容,"捡菜"视频因互动率高(点赞、评论、转发)被持续推送,形成"流量-内容-流量"的恶性循环。

尽管"捡菜"视频披着"真实生活"的外衣,但其本质是刻意编排的表演。视频中放大的"捡菜省钱"焦虑、摆拍的"偶然"场景,都在诱导观众产生"跟着做也能低成本生活"的错觉。这种"伪真实"内容,不仅消耗受众信任,更对内容生态造成伤害:

对用户:被套路化的内容包围,用户需花费更多精力辨别真假,筛选有效信息的成本进一步增加;

对行业:劣币驱逐良币,专注优质内容的创作者因流量不足被边缘化,行业创新动力被削弱;

对创作者:依赖套路涨粉的账号,一旦用户审美疲劳(如"捡菜"内容同质化严重),粉丝流失、变现困难将成为必然。

短视频行业的发展,从来不是靠一时的流量狂欢,而是需要真正有价值、有温度的内容作为内核。菜市场捡菜视频的"火爆",既是流量焦虑的产物,也是一面镜子——它照见了行业对"快速起号"的依赖,也照见了用户对"真实生活"的渴望。

对于创作者而言,与其在"暴力起号"的套路中内卷,不如回归内容本质:用真实的记录、真诚的表达连接用户,用有价值的信息传递温度。毕竟,用户最终会为"真实"买单,而套路终将被流量抛弃。

正如网友所言:"捡菜可以是一种生活选择,但不该是流量的工具。" 当"真实"重新成为内容的核心,短视频行业才能真正走出"暴力起号"的怪圈,走向更健康、更有生命力的未来。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