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科创江苏】“技术革新”破局难题 “数字赋能”畅通出行

排行榜 2025年09月22日 14:57 0 aa
【科创江苏】“技术革新”破局难题 “数字赋能”畅通出行

▲创新中心成立大会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迎来高速发展,但也面临着建设成本高、能源消耗大、运营效率待提升、乘客体验需优化等现实挑战。尤其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实现绿色建造、智慧运营与人文出行深度融合,成为行业亟须破解的核心议题。江苏省院士专家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在江苏省科协的支持下,于2020年7月由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与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牵头成立,学会理事长缪昌文院士作为牵头专家,集聚陈湘生、刘加平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0余位国内行业知名专家,联合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企业力量,构建起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平台,致力于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产业迈向更安全、更绿色、更智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科创江苏】“技术革新”破局难题 “数字赋能”畅通出行

▲创新中心专家受聘仪式


攻坚克难,破解行业技术瓶颈


创新中心紧盯行业痛点,组织院士专家团队开展系统性技术攻关。针对传统地铁车站轨顶风道存在的结构复杂、施工风险高、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创新中心联合苏州轨道交通集团率先研发“无轨顶风道点式排烟(风)车站隧道通风系统”,以金属耐火风管结合智能排烟口,取代传统混凝土风道,在简化施工流程的同时,实现单站施工周期缩短40天、造价降低约70万元、碳排放减少1.35万吨的显著效益。该技术已被行业主管部门誉为“技术革新的标杆”,目前已在苏州6、7、8号线全面推广应用,累计节省投资超过4000余万元,并成功纳入行业技术规范,获得北京、上海等多地同行考察借鉴。


数字赋能,重塑智慧出行体验


创新中心积极响应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布局智慧出行领域。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无网无电支付”技术研发与场景落地,联合数研所、商业银行及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攻克极端场景下支付瓶颈。乘客即使手机无电、无网络,也可通过硬件钱包“碰一碰”完成进出站支付,极大提升了出行便捷性和系统可靠性。该应用已在苏州6、7、8号线开始使用,从而有效降低单程票使用比例,提升运营效率。此项创新技术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并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2024年荣获“全国数字金融创新示范案例”,成为数字人民币在公共交通领域规模化应用的典范,并作为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标志性成果在长三角推广。


协同创新,构建产学研融合生态


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通过健全学术交流机制加速知识流动与促进人才成长。每年定期举办院士报告会、专题研讨会,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分享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下一步计划与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HOD模式”—人本需求驱动下的轨道交通与土地集约开发等课题研究,促进科技成果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

创新中心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构建高水平、专业化、梯队化的人才体系。近五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人才培养方面,组织开展全省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员教育培训5000余人次;在人才举荐方面,成功推荐并获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其中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人才2人;在奖项培育方面,助力取得多项省级以上奖项成果;指导取得多项获奖成果,其其中指导苏州轨道交通集团牵头的“富水软弱地层近接叠交隧道关键技术”获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相关成果成功应用于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并助力该项目获第十九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此外,创新中心指导的城轨项目获得省部级奖项累计10余项,包括“科创江苏”专项考核一等奖,“人本化HOD模式”相关实践也被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优秀案例,为长三角乃至全国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提供了实践方案。(作者:省土木建筑学会 编辑:谢长美)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