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安徽首个多业态融合型社区科学文化空间在合肥开放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4日 11:53 0 admin

  机器人门前击鼓迎宾、户外沙池里寻宝矿物、流动科技馆里体验非遗互动展项……9月23日,安徽首个多业态融合型社区科学文化空间——“星石力科学文化空间”在合肥宁湖社区建成开放。1700平方米的复合空间深度融合了前沿科技与社区生活,构建起“科普+社区”的新型生态模式。

安徽首个多业态融合型社区科学文化空间在合肥开放

家门口拉满科普氛围

  金色秋阳下,架子鼓机器人挥动机械臂,有节奏地敲击出乐章。孩子们跟随鼓点跳舞,人头攒动,挤满了宁湖社区“星石力科学文化空间”的门口。

  走进建筑内部,这座依托社区邻里中心改造的科学文化空间共有四层,由磐石科技和宁湖社区共同打造,科技感扑面而来。一楼的科技咖啡厅,满墙绘制了科学公式作为点缀。二楼的“儿童之家”里,种子博物馆、触摸墙等科普角落,让孩子们能够直观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并通过触摸进行感官训练。

  户外平台的“星乐园”更是充满科学趣味。彩色的泡泡装置前,孩子们兴奋地制造着巨大泡泡;空气炮装置直观演示着空气动力学原理。据介绍,每季度这里都会更换不同主题的科学互动设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接触物理、自然等科学原理。

  磐石科技社区科普业务负责人朵增月告诉记者,第三层是项目的核心科普展教区。“我们在第三层开辟了‘星火科技馆’,本期设置的是‘非遗与科学’主题展览,是一个全龄共享的展区。”记者看到,在星火科技馆内,摆放了扇车、活字印刷、赛龙舟等科普互动展项。尽管当天是正式开放的首日,科技馆内已经挤满了居民,孩子们在展品前排队互动,兴致十足。

  星火科技馆的另一边,科普讲解员正在演绎“非遗主题科学秀”,通过有趣的互动体验和生动讲解,让观众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科学智慧。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后续社区将与磐石科技合作,引入“健康生命”“智能养老”等主题展览,真正做到科普服务全龄覆盖,满足老年人对健康养老的知识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三楼的户外广场,原先只有休憩的功能,如今通过改造变成了沙池“知野园”,工作人员在沙池里藏了不少“矿物宝石”,小朋友们可以通过游戏在沙池内找出“宝石”,并与“宝石图鉴墙”进行比对识别,成功匹配即可获得积分奖励,在探索游玩中学习矿物的科普知识。

构建步行可达的科普生活圈

  17时,科学文化空间内的科学体验中心里,坐满了学生。科普老师正在给青少年们讲解人工智能的初级科普知识。“这是我们和合肥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大共同提供的惠民课程,为青少年打开创客教育的大门。”朵增月介绍,后期他们将持续提供不同主题的惠民科普课程,对青少年开放。“我们希望能够为孩子提供出门即可接触到科普的生活氛围。”

  在科学文化空间的四层,则是静谧的科普阅读空间。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书架上,几位居民正安静阅读。特别开设的“科普阅读角”摆放着各类科普书籍,涵盖自然科学、前沿科技等多个领域。

  从一层的科技咖啡厅到四层的静谧书房,科学元素深度嵌入宁湖社区。“我们摒弃了兴建独立场馆的传统路径。”朵增月介绍,项目创造性地面向宁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存量空间,通过功能再造与场景升级,将科普体验模块化、分布式地嵌入社区居民的日常动线之中。

  宁湖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这种“嵌入式”设计让科普真正融入生活。如居民下楼买菜时,可以顺带孩子玩一会科普游戏;年轻人周末喝咖啡时,能参与科技沙龙活动;老年人晨练后,可以到阅读角翻翻科普杂志。这种“下楼即达、推门即玩”的模式,真正打通了科普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安徽首个“嵌入式”社区科普综合体,这份“多业态融合”的设计,就是希望通过有机串联社区餐饮、亲子乐园、科学教育、文化阅读、户外游乐等多元场景,形成彼此导流、互为支撑、协同共生的可持续运营模式。朵增月介绍:“我们还在尝试和更多社区合作,推广‘科普+社区’的创新生态模式,真正让科学文化融入日常。”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刘小容/文 吴翰林/摄 实习生 万天悦)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