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投资1.35万亿,全国水利工程,正式迎来了黄金十年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18日 14:19 0 admin


投资1.35万亿,全国水利工程,正式迎来了黄金十年


青藏高原的冰川与裸岩之间的最高处,被称作华夏的“水塔”。


这里是长江、黄河、湄公河的起点,水源源头。


2000年,国家成立了自然保护区,这片水源地才有了正式的名字“三江源”。


然而,从它有了正式名字开始,人们就发现这里的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严重。


上游的水要是出了问题,下游必然会遭殃。

投资1.35万亿,全国水利工程,正式迎来了黄金十年


2005年,为了遏制这个“超级水库”的退化趋势,国家开始了一系列的环境整治措施。


水资源保卫战是一场关乎民生和经济的重头戏。


投资1.35万亿,全国水利工程,正式迎来了黄金十年


实际上,中国水资源正遭遇三大严峻挑战:水量匮乏、洪涝频发与水质污染。


你也许会感到很奇怪,水量匮乏和洪涝频发,这不是矛盾的吗?


其实,这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水危机。


虽然中国年均水资源总量近三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平摊到每个人就不多了。


每个人分得两平方米,这个数据远远落后世界平均水平,处于末端排位。


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定义,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两千立方米为“水资源压力”,低于一千立方米为“严重缺水”。


中国整体已十分接近“水资源压力”的临界点。


平均数据的落后,加上中国水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加剧了“水少”的严峻性。


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也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居民需要喝水,农田需要灌溉,工业需要用水。


在缺水最为严重的华北地区,出现了地下水超采的情况,造成了从环境到经济的恶性循环。


北方农业成本飙升,工业竞争力减弱,卡住了北方经济振兴的脖子。


投资1.35万亿,全国水利工程,正式迎来了黄金十年



同时,中国的水资源在时间上也分配不均。


每年夏季是降雨最充足的时期,夏季多洪水,而春冬季则因降水少,容易发生干旱。


“水多”指的就是,经常发生洪水内涝等自然灾害。


每一次重大灾害,对当地基础设施、工农业生产的直接破坏,以及灾后重建的巨额资金都由政府买单。


夏季的大量天然水资源,以洪水的形式白白流失,既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还对经济造成损失。


最后来说水质污染的问题,老百姓最怕吃到嘴里的东西不健康,而污水造成的健康威胁却随时存在。


就在上个月,昆明市宜良县大梨花村村民发现自来水浑浊不堪,不敢饮用,最后经过调查发现是附近的养殖场污水泄漏所致。


像上面的污水问题,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过,有的甚至更严重。


治理污水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直接提高了获取合格水资源的成本。


投资1.35万亿,全国水利工程,正式迎来了黄金十年


我们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水费又涨价了。


更可怕的是,许多城市污水处理费都不足以覆盖处理成本。


所以说,水资源的三大危机是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利剑。


投资1.35万亿,全国水利工程,正式迎来了黄金十年


在三大危机的影响下,大力投资水利工程就成了必然选择。


相比于国家电网的成熟运营,国家水网还处于建设初期。


基于中国水资源时间和地域分布极度不均的情况,国家水网通过工程手段,实现更大范围的均衡。


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有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且各线路均分多期逐步推进建设。


全球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虽仍在建设进程中,但已切实提升了北方地区的饮水品质,有效缓解了地下水超采状况,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仅仅东中线一期工程就已惠及近两亿人。


水利工程不只是民生工程,更是经济“基础设施”。


投资1.35万亿,全国水利工程,正式迎来了黄金十年


在水利工程中,水电站是最重要的一个核心部分。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修建的大型水电站,集防洪避险、蓄能发电、畅通航运等功能于一体。


它们在洪水期把多余的水存起来,减少下游的洪水威胁,在干旱时期又为城市提供稳定水源,而水库的巨大水位差,又为发电创造了条件。


水与电皆为关键能源,水电站既守护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又护卫了下游民众的财产安全。


而中国的水电站在规模、技术、生态保护方面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全球水电总装机容量前三名的水电站都来自中国,今年7月,在西藏曾经的落后小城墨脱,有一个预计年发电量三千亿度(三峡水电站的三倍)的超级大工程开工了。


这个超级大水电站总投资一万多亿元,包含了主体工程、生态补偿、移民安置和军事防护四大模块。


投资1.35万亿,全国水利工程,正式迎来了黄金十年


这个时候开建属于未雨绸缪,每年我们的用电量都在突破新高,加上最近人工智能的崛起,需要的工业耗电量更是难以估量。


中国砸这么多钱投入水利工程,都是为了更长远的稳定发展。



投资1.35万亿,全国水利工程,正式迎来了黄金十年


墨脱的超级工程,正是中国水利建设未来腾飞的一个缩影。


在过去的一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超一万三千亿元,同比增长12.8%,在基础设施等重点投资领域中,增速遥遥领先。


更可喜的是,这些水利工程解决了三百多万的人就业问题。


国家水网是一盘大棋,国家规划还需10年才能基本形成总体格局。


在这个过程中,和水利工程相关的产业链上中下游,都具备市场机遇。


比如环保材料、高端水利装备或者高科技节水技术产业,这些都可能出现增长点。


古有大禹人工治水,今有国家科技治水。


未来的水资源管理,更注重科技的力量。


投资1.35万亿,全国水利工程,正式迎来了黄金十年


数字孪生、物联网与大数据三大技术携手,为现代水利构筑起坚实保障,它们合力构建出与我国真实江河水渠系统别无二致的虚拟模型,达成对物理水网的实时监测、协同调度及风险预警。


如果系统预测出洪水或者干旱风险,可以在五分钟内计算出一个最优的分水方案。


如果第一时间发现水源健康数据异常,系统可以快速溯源,将水污染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这一切可以表明,智慧水利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从被动治理转向了源头预防。


有效治水,功在千秋。


有水就有财,国家对“超级水库”和水利网络的投资,实质是对经济稳定性和增长潜力的长期投资。


国家的远见,正通过这一条条水脉,转化为城市的灯火,照亮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END—


参考资料:

1.青海日报《三江源头的生动实践 ——青海改革样本观察·三江源国家公园》

2.经济日报《大模型为何成耗能大户丨聚焦人工智能发展》

3.人民网《2024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3529亿元》

4.新华社《骨架布局、数字孪生,国家水网如何加快构建?》

5.星球研究所 《为了治水,中国人建了一个平时时空》

作者:金句

编辑:歌

#头条深一度#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