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悄悄干大事!全国首个!为什么总是南京?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25日 06:16 0 admin

南京城高校实验室里的灯光,常亮至深夜。这些光芒正照向世界科研舞台的中央。

一座城市悄然登上全球科研城市第五名,仅次于北京、纽约都市圈、上海和波士顿-剑桥。它不是一线城市,却拥有超过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这里的高校和研究院所输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在两年内增长了54%,仅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就突破1050亿元。

当国内首个“光电子芯片”国家级创新平台落户南京,当紫金山实验室构建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许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又是南京?这座古都凭什么成为科技创新的“高产田”?

悄悄干大事!全国首个!为什么总是南京?

01 南京的硬核成绩单

从全球顶尖的6G技术到助力大飞机上天的核心部件,从生物医药重大突破到智能电网领先全球,南京的创新成果呈现“井喷”之势。

在2024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中,南京位列全国第六。这不是南京偶然的闪光,而是持续创新势能的集中展现。

南京的科技创新实力已经获得国际认可。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南京位居世界科技集群百强榜第九。

悄悄干大事!全国首个!为什么总是南京?

2024年,南京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预计达3.9%,这一比例甚至超过许多发达国家水平。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在南京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截至2024年,南京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34家。

南京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也展现出强大竞争力,拥有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规模形成1个八千亿级、1个四千亿级和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格局。

悄悄干大事!全国首个!为什么总是南京?

02 南京创新的“配方”

南京的创新不是偶然,而是多种要素科学配比后的必然结果。

高能级平台引领

南京布局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成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紫金山实验室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发布近30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并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仅用7年时间,就为30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这类新型研发机构在南京已有358家,它们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人才和技术,成为产学研融合的桥梁。

悄悄干大事!全国首个!为什么总是南京?

科教资源转化能力强

南京拥有50多所高校、90多位两院院士,如何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是关键。

2024年9月,教育部与江苏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其中生物医药分中心与信息通信分中心两大平台均落户南京。

南京探索“企业出题、院校答题”的模式,让市场需求引导科研方向。中科南京智能技术研究院开发的“问天1”类脑超级计算机已成功实现约5亿神经元仿真,并在多个领域的算法训练中取得突破。

悄悄干大事!全国首个!为什么总是南京?

全链条成果转化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往往是最大的挑战。南京布局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

南京玻纤院先进无机纤维及复合材料中试平台,2024年服务企业数量达68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亿元。

在生物医药领域,江宁药谷概念验证中心为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仑赛注射液提供临床前验证,助推该药成为首个获美国FDA批准的中国原创CAR-T疗法。

悄悄干大事!全国首个!为什么总是南京?

03 政府如何扮演“有为角色”

南京市政府在创新发展中没有大包大揽,而是精准发力。

南京连续出台了《支持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政策,组建了南京科技成果转化学院,上线运行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供需对接服务平台。

南京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机制,让真正有能力的创新主体脱颖而出。南京市应用场景创新服务中心和场景创新发展公司揭牌成立,构建“部门+中心+公司”的应用场景推进机制。

2024年,南京对外发布应用场景超1100个,开放合作需求超3000个。这种开放姿态为新技术提供了试验场,也帮助企业解决了“首用”难题。

悄悄干大事!全国首个!为什么总是南京?

04 产业与人才双轮驱动

南京深知:没有产业的人才留不住,没有人才的产业做不大。

南京构建了“4266”产业体系,明确了巩固提升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2+6+6”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主攻方向。这一清晰的产业定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

在人才方面,南京“体系化推动产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入选全国特色案例。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从170万人增加到356万人。

两院院士从77人增加到96人,专业技术人才从95.74万人增加到158.09万人。

悄悄干大事!全国首个!为什么总是南京?

走进南京江北新区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研究人员正在攻关“薄膜铌酸锂+X”异质集成技术。这里没有浮躁的气息,只有实验室里仪器的低鸣和研究人员专注的目光。正是这种厚积薄发的精神,让南京在光电集成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组装即将应用于国家重点电力工程的核心设备。这家企业的产品在全国的占有率高居行业前列,广泛应用于三峡输变电、“西电东送”等重点工程。

悄悄干大事!全国首个!为什么总是南京?

纵观全国,南京走出了一条科教资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特色创新之路。它或许没有深圳的超级企业,但有多元化的创新生态;或许没有北京的国家级大院大所,但有高效转化的通道机制。

南京的成功,是长期主义的胜利。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