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脑机接口进入试验期,产品设计别追参数风,落地人性细节才得人心

AI科技 2025年10月07日 03:31 0 admin

技术再牛,设计也得围着人转 咱们先聊聊身边的事儿,现在AI工具到处都是,马斯克的脑机接口也开始做试验了,这时候突然想起十年前那本《设计心理学》,就是唐·诺曼写的2013修订版,书里早把技术演进分成了四步,机械操作、智能交互、AI辅助,还有植入式的,像增强假肢、脑机接口都算。

脑机接口进入试验期,产品设计别追参数风,落地人性细节才得人心

可现在很多产品却走偏了,总觉得技术越先进越好,结果呢? 就说有些AI绘图工具,吹得能出电影级画面,但要输十几行复杂参数,多数人试两次就扔一边了,这不是明摆着忽略了大家想省劲儿的心思嘛。

还有给老人做的健康APP,首页堆着挂号、问诊、科普,偏偏老人最常用的血压记录藏在三级菜单里,这不就是把功能多当成体验好了?老人要的是快速看数据,不是学怎么玩APP啊。

脑机接口进入试验期,产品设计别追参数风,落地人性细节才得人心

其实技术再变,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你看文字,从刻在甲壳上到存在手机里,载体换了一轮又一轮,但核心不还是记录?相机从手动对焦到AI自动修图,操作简单了,可目标还是高效出片。

所以不管以后是脑机接口还是啥新技术,设计的根儿永远得扎在人性上,谁不想少花力气、谁不想被理解、谁不想自己能掌控局面?这才是产品能扛住技术迭代的关键。

脑机接口进入试验期,产品设计别追参数风,落地人性细节才得人心

说到设计,得先搞懂用户的目标路径。不是你想给用户什么,而是用户要怎么达成目标。就像开灯,大家要的是房间变亮,不是研究开关长啥样,所以现在智能开关都设计成按一下就亮,没人会让你先连WiFi、再进APP设置。

我总觉得,做设计第一步不是画界面,是蹲下来看用户真要啥,年轻人用AI写作是为了省时间,不是学算法;病人用远程医疗设备是为了方便问诊,不是操作复杂仪器。抓不住这个,技术再牛也是白搭。

脑机接口进入试验期,产品设计别追参数风,落地人性细节才得人心

那具体怎么落地呢?也不是套公式,得把省力、共情、掌控感揉进细节里,甚至要想到用户没说出口的担心。

比如降低学习门槛,现在智能洗衣机第一次用会弹洗衬衫选这个模式,不是列一堆转速、水温参数,这不就把提示和用户目标绑一块了,比光写文字省事多了?

脑机接口进入试验期,产品设计别追参数风,落地人性细节才得人心

还有防错,除了USB只能插一个方向、电商下单先选地址这种常规操作,现在还得考虑文化。给中东用户做APP,就不能用绿色当确认,当地绿色有特殊意思,这不是防错,是尊重啊。反馈也一样,有些转账APP点完确认会弹3秒后到账,可撤销,比只说已转账贴心多了,毕竟谁没怕转过错钱的时候?

脑机接口进入试验期,产品设计别追参数风,落地人性细节才得人心

我特别认同一点,好设计得从满足需求到尊重感受。比如5秒可逆设计,不只是防AI出错,更是给大家后悔的权利,就像邮件发出去能延迟取消,潜台词是你可以犯错,我帮你兜着,这多暖?以后脑机接口普及了,更得这样,用意念发消息前,系统先问一句确认发吗,不能直接发,这才是让用户有掌控感。

脑机接口进入试验期,产品设计别追参数风,落地人性细节才得人心

AI之后的时代,不是技术淘汰设计,是技术让设计更懂人。不管技术怎么迭代,只要设计盯着人的需求、目标和感受,就不会跑偏,毕竟人性这东西,才是能穿越所有技术周期的硬通货。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