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科技消息】近日,美国人形机器人Figure AI正式发布旗下第三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3。然而在机器人发布后,挪威机器人公司1X Te...
2025-10-10 0
前两年刘畊宏的健身直播火到啥程度?连我妈都跟着跳“本草纲目”,直播间观看人数峰值能到几百万。
可现在再点进去,人数早没当初那劲儿了,稳定在几十万就不错。
还有去年的“闻神”,一条emo视频刷爆全网,涨粉跟坐火箭似的,没过俩月也没声儿了。
好多人说这是平台算法搞的鬼,其实真不是,网红火得快凉得快,根子在他们自己身上。
网红能走红,大多靠一个“爆点”。
比如早期的郭老师,2021年靠“迷hotel”“你在无中生有”这些梗火了,后来就一直重复这些内容。
本来想她能整个新活,结果看来看去都是老一套,到2023年粉丝走了一大半,直播间没几个人看了。
互联网上的新鲜感来得快去得更快,你总嚼同一口饭,观众肯定会腻。
而且网红身上大多有股“非理性”劲儿,说难听点就是“脑子里缺根弦”。
你看孙笑川,直播时总情绪失控,说话也没个把门的,符合那种“自我中心、缺共情”的特质。
这种人放现实里,谁愿意跟他当朋友?可在直播里,这种“咋呼劲儿”反而有观赏性。
反观普通人,说话做事都绷着根弦,不会随便发疯,自然成不了这种网红。
但这种非理性特别容易出问题。
孙笑川后来就因为说不当言论被封了,还有的网红赚了钱也守不住。
这让我想到NBA的安托万・沃克,职业生涯赚了1.1亿美金,结果退役后投资房地产亏了,还沉迷赌博,最后连总冠军戒指都卖了抵债。
艾弗森更惨,赚了2.5亿美金,退役后光养亲友团就花不少,最后连孩子抚养费都掏不出。
网红和他们太像了,突然拿到大笔钱,没能力规划,要么乱投资,要么买些没用的东西,很快就败光了。
本来想举个更冷门的网红例子,后来发现NBA球星的事儿更有说服力。
两者都是“暴富后没跟上脑子”,最后落得一场空。
网红这行看着光鲜,其实抗风险能力特别弱,非理性就是他们最大的软肋。
网红光有非理性还不够,能抓住流量,其实是摸透了大家的“观看心理”,不是看美,是看“丑”。
现在网上美女太多了,开个美颜特效,谁都能变好看,纯展示美的内容根本没人看。
疯产姐妹早期就聪明,靠闺蜜互相吐槽、故意扮丑搞怪火的,比如吃辣被呛得直咳嗽,看着特真实。
可后来她们转型做精致生活vlog,播放量一下掉了很多,这就说明大家看的不是她们的美,是她们的“丑态”带来的乐子。
大家看网红扮丑搞抽象,说白了就是现实里装太久了。
上班要跟同事客气,回家要照顾家人,没地方释放情绪。
看网红发疯、说极端话,就像自己也“疯”了一次,能解压。
比如Giao哥,靠“一给我里giaogiao”这种没意义的口号走红,内容没一点深度,可就是有人愿意看,因为能让人暂时忘掉烦心事。
还有去年那个财经博主,靠说“躺平比奋斗好”这种极端话涨粉,虽然一个月就被封了,但也说明极端言论能快速抓眼球。
可就算网红抓准了审丑需求,也逃不过“后浪推前浪”的命。
2024年有数据说,网红平均就火7个多月,8成以上的网红爆红后一年就没热度了。
刘畊宏就是例子,后来健身博主多了,大家有了新选择,他的热度自然就下来了。
网红就像耗材,用完就被丢,新的很快补上来。
既然网红火一阵就凉,那这行里谁能一直赚钱?不是网红本人,是背后的MCN公司和平台。
头部MCN无忧传媒,签了10万多个素人,跟养庄稼似的,批量测试内容,哪个火了就重点推。
2024年他们营收超30亿,赚得盆满钵满。
平台更不用说,抖音光靠网红直播抽成、广告分成,一年就能赚800多亿。
MCN公司根本不担心网红凉,这个凉了就换下一个,反正基数大。
网红在他们眼里就是“农产品”,种出来卖了就行,没感情可言。
我觉得MCN这模式挺“狠”的,把网红的价值榨干就丢,可没办法,这就是行业规则。
跟网红这种“赚快钱”的模式比,自媒体走的是另一条路,两者本质完全不一样。
自媒体需要理性,还得会写文案、找选题。
比如罗翔说刑法,从2020年就开始讲法律案例,逻辑清晰,内容专业,4年攒了2000多万粉,现在播放量还很稳。
这就是自媒体的优势,靠实力吃饭,能长期做。
可好多自媒体偏不,非要往网红圈挤。
比如“猴哥说车”,早期靠夸张话术、肢体动作当网红,后来想转型做专业汽车测评,结果文案写得不行,内容没深度,粉丝活跃度掉了6成。
搞不清他们为啥这么选,本来好好做自媒体能长久,非要学网红发疯,最后两边不沾。
还有更搞笑的,有的自媒体做不下去要停更了,反而火了。
去年有个职场自媒体,做了3年没赚到钱,发了条“做自媒体分币没赚”的视频,结果播放量破了200万,好多人都是那时候才刷到他。
这说明自媒体的“理性”和网红的“情绪”完全不搭,硬凑只会尴尬。
所以想做内容行业的朋友,别想着又当网红又做自媒体,两边的玩法完全不一样。
网红要会“发疯”、敢突破底线,自媒体要沉下心练文案、做专业内容。
很显然,两边都抓的话,最后啥也干不成。
不管选哪条路,先看清自己的特质很重要。
你要是能放得开,爱表达情绪,就专注当网红;要是爱思考,能写东西,就深耕自媒体。
只要做到及格线,都能有出路。
千万别被流量牵着走,不然很容易迷失方向,最后白忙活一场。
相关文章
【CNMO科技消息】近日,美国人形机器人Figure AI正式发布旗下第三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3。然而在机器人发布后,挪威机器人公司1X Te...
2025-10-10 0
9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桂林举办“2025年广西BIM技术应用交流会”。广西相关地市...
2025-10-10 0
前两年刘畊宏的健身直播火到啥程度?连我妈都跟着跳“本草纲目”,直播间观看人数峰值能到几百万。可现在再点进去,人数早没当初那劲儿了,稳定在几十万就不错。...
2025-10-10 0
本报记者 肖伟10月10日,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变电工”)在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消息,该公司在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中的550千伏气体...
2025-10-10 0
IT之家 10 月 10 日消息,vivo 官方今天发布微博,宣布旗下自研的蓝河操作系统 3 将于 11 月开启手表端公测招募。本次招募将于 11 月...
2025-10-10 1
依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
2025-10-10 0
今年小米17系列新增了一个Pro Max,起售价也抬到了5999元,那么之后还会有小米17 Ultra吗?显然是有的。其实关于超大杯,卢伟冰早早确认是...
2025-10-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