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用持久战思路看AI芯片突围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4日 22:12 0 aa
用持久战思路看AI芯片突围

01

先看清局势:AI芯片领域的4个核心矛盾

用持久战里“分析对手和自己”的思路,咱们聊聊AI芯片现在的情况:

对手强,我们还在追:英伟达(国外巨头)几乎垄断了全球AI芯片市场,占了92%的份额。它新出的B300芯片,计算能力比之前的H100还强50%,还靠一套叫CUDA的工具,牢牢绑住了全球90%以上做AI的公司。咱们国内的芯片还差一截,比如寒武纪的思元590,计算能力只有英伟达H100的三分之一。

对手搞限制,反而逼我们进步:美国之前给中国卖的H20芯片,故意把性能砍了80%(相当于“残次品”),没想到这倒逼着我们自己造芯片的比例从12%一下子涨到了40%以上。像华为的昇腾920、阿里的PPU芯片,已经能实际用在业务里了。

对手市场小,我们市场大:2024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就有1425亿元,而且我们有很多独特需求。比如新能源汽车里的智能系统、城市里的计算网络,这些场景都需要大量AI芯片。现在国内企业已经占了28%的市场份额,比之前多不少。

对手搞孤立,反而没人帮它:美国后来又取消了新的AI芯片限制,因为它发现“卡脖子”反而坑了自己;英伟达也慌了,因为中国企业不用它的芯片了,只好计划专门给中国做定制版芯片,想挽回市场。

02

分阶段突围:像打持久战一样分三步走

持久战分“防御、相持、反攻”三阶段,AI芯片突围也这么干:

防御期(2022-2024):不硬拼,先找稳的领域扎根:就像抗战初期保存实力,我们不跟英伟达在通用市场硬碰硬。比如华为把昇腾芯片先供给政府项目、安防监控这些领域,寒武纪专注做“边缘计算”(比如工厂设备、小场景里的AI计算),先在对手没那么在意的地方站稳脚。

相持期(2025-2027):补短板,慢慢跟对手拉平:这时候要集中力量突破关键问题。华为搞出的Atlas960“算力军团”,用15488颗芯片凑在一起,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能到16.3PB/s,教AI学习的速度比英伟达还快2倍;中芯国际(国内芯片制造龙头)用14纳米技术,实现了AI芯片的批量生产,而且生产过程中用的国产设备比例超过了25%。

反攻期(2027年后):靠生态,反过来领跑:等我们实力够了,就要靠生态赢全球。比如华为计划2028年底推出的昇腾970芯片,支持更高效的计算精度,计算能力能到2PFLOPS(一种超强计算能力单位);还在芜湖、贵安建“算力电网”(像电网一样的计算网络),打算覆盖11个行业、6000多个应用场景,让更多企业用我们的芯片。

03

具体怎么干:用持久战思路打“突围战”

靠大家一起上:像“全民抗战”一样建生态:持久战说“老百姓是胜利根本”,AI芯片也需要更多人参与。华为把灵衢2.0的技术公开(叫“开源”),让2700家企业一起用、一起改进;阿里三年投了3800亿建计算基础设施;寒武纪的市值涨到6000亿,也说明市场相信国产芯片的潜力。

不按对手的规矩打:用“巧劲”补短板:不跟对手比“单颗芯片多强”,而是走“群狼战术”。比如昇腾芯片靠MatrixLink技术,让一万颗芯片一起干活,凑出的Atlas960计算能力反而超过了英伟达同期产品。美的用这套芯片后,提前发现设备故障的准确率提高了30%。

看清对手“纸老虎”本质:保持定力不慌:美国的限制一会儿松一会儿紧(比如先禁售H20又放开),说明它自己也没底;英伟达在华的市场份额从95%掉到50%,就是因为我们有了替代品;百度的昆仑芯还拿到了中国移动的千万级订单,证明国产芯片真的能用、好用。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