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极圈深海中,一条三文鱼从冰冷的海水里被捕起。仅三四十个小时后,它就将抵达一座没有海的城市——四川成都,然后被切成片状,蘸着芥末,端上餐桌。这样的新...
2025-10-14 0
打开手机,各种阅读APP推送的小说越来越多,可仔细一看,很多内容都带着说不出的怪异感。
文字流畅却缺乏灵气,情节热闹却总觉熟悉,就像流水线上生产的标准化产品,缺少了灵魂。
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
一位读者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最近在番茄小说上追更的一部作品,前面还挺精彩,写到后面突然水平大跌,人物性格说变就变,情节也前言不搭后语。”
这条吐槽引发了上百条共鸣回复,大家纷纷晒出自己遇到的类似经历。
这一切的背后,是AI写作工具正在悄然改变网络文学的生态。
2023年起,国内各大网络文学平台开始涌现大量AI生成的内容。
这种现象在免费阅读平台尤为明显,因为这些平台主要依靠广告收入,作品质量的门槛相对较低。
一位从业者透露,现在用AI工具,一个作者一天产出两三万字完全不是问题。
而在过去,一个勤奋的网络作家日更一万字已经接近极限。这种产量上的碾压,正在改变平台的内容生态。
更令人惊讶的是,现在甚至出现了专门的工作室,他们不再雇佣传统意义上的写手,而是聘请“AI操作员”。
这些操作员的工作不是创作,而是学习如何给AI下指令,如何修改AI生成的内容,使其更符合平台规则和读者口味。
面对AI内容的汹涌来袭,网络文学平台的态度颇为矛盾。
一方面,AI生成的内容确实丰富了平台的书库,增加了用户停留时间。
另一方面,这些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长期来看可能损害平台的声誉。
某平台编辑私下透露:“我们现在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疑似AI生成的内容。这些内容有个明显特点,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细读却发现逻辑混乱、人物扁平。但问题是,现在的AI越来越聪明,识别起来越来越困难。”
为了应对这一状况,各大平台纷纷调整规则。
有的提高了全勤奖的申请门槛,有的增加了新的审核机制。然而,这些措施就像打地鼠,刚按下这头,那头又冒了出来。
在这场变革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底层网络作家。
小李是一位在网络文学行业挣扎了三年的小作者。
他最近半年收入直线下降。“以前靠着日更六千字,每个月还能有四五千的收入。现在平台上类似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多,很多明显是AI写的,但读者分不出来。我的阅读量直接腰斩。”
更让他焦虑的是,现在平台上的竞争已经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人家一天更新两万字,我怎么比?读者都跑去看更新快的书了。”
像小李这样的作者不在少数。他们怀揣文学梦想进入这个行业,却发现自己突然之间就要和机器比拼产量和速度。
在这场不对等的竞争中,很多人选择默默离开。
一位刚从行业离开的作者苦涩地说:“这不是被打败,而是被淘汰。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AI写作带来的不仅是作品数量的增加,更是整个行业生态的重塑。
在过去,网络文学行业虽然竞争激烈,但大家比拼的仍然是创意、文笔和讲故事的能力。而现在,这场竞争正在转向技术和产量。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变化可能会对整个文学创作生态产生长远影响。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平台充斥着AI生成的套路文,真正有创意的作品反而会被淹没。久而久之,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代优秀的创作者。”
事实上,已经有迹象显示,一些有潜力的新人作者因为无法在产量上与AI竞争而选择离开。
这种人才的流失,对行业的伤害可能是永久性的。
在这场人与机器的竞赛中,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深思:当AI能够模仿大多数套路化写作时,什么才是人类创作者不可替代的价值?
或许答案就在于那些无法被量化的东西:真实的情感体验、独特的人生感悟、打破常规的创造力。这些特质,恰恰是文学最珍贵的核心。
一位资深编辑预言:“未来的网络文学可能会分化成两个方向:一是AI主导的快消式文学,追求产量和即时满足,二是人类主导的精品文学,追求深度和艺术性。两者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生态,服务不同的读者群体。”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判断力。学会识别真正用心的创作,用阅读选择为优质内容投票,这或许是对抗内容同质化的最有效方式。
毕竟,真正打动人心的,从来都不是完美的文字,而是文字背后那个真实存在的、有血有肉的灵魂。#头条深一度#
参考资料
1. 中国作家网:《网络文学平台AI写作现状调研》
2. 数字出版在线:《2024网络文学发展报告》
3. 互联网周刊:《AI生成内容对网络文学的影响》
4. 新媒体观察:《人机协作:网络文学创作新趋势》
5. 文艺报:《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创作》
6. 出版参考:《网络文学平台治理研究》
(老A)
相关文章
在北极圈深海中,一条三文鱼从冰冷的海水里被捕起。仅三四十个小时后,它就将抵达一座没有海的城市——四川成都,然后被切成片状,蘸着芥末,端上餐桌。这样的新...
2025-10-14 0
打开手机,各种阅读APP推送的小说越来越多,可仔细一看,很多内容都带着说不出的怪异感。文字流畅却缺乏灵气,情节热闹却总觉熟悉,就像流水线上生产的标准化...
2025-10-14 0
玩游戏时见过这样的bug吗?虚拟水杯掉地上没碎,椅子能飘在半空,或者机器人抓东西一抓就穿模?这些让人出戏的场景,根源在于传统3D模型只长得像,却没有真...
2025-10-14 0
【CNMO科技消息】在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2025年,选择一款最适合自己的安卓手机并非易事。据CNMO了解,科技媒体Android Headli...
2025-10-14 0
自从2025年春晚那一跳,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全国观众面前扭起了秧歌,原本只存在于工厂和实验室的机器人,一下子成了全民热议的顶流。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能...
2025-10-14 0
日前,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周鹏、刘春森团队率先研发出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攻克了新型二维信息器件工程化的关键难题,为新一代...
2025-10-14 0
近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搭载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100名队员顺利返回上海,标志着此次考察任务圆满完成。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学院船舶与海洋...
2025-10-14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