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基于三维聚合物的锌有机电池实现了创纪录的稳定性和电压,循环超过4万次后容量损失极微。有机电池因其轻质、可回收且不含重金属毒物,长期以来被视为可持续...
2025-10-26 0
2024年9月,一场围绕光刻机的“吵架”先在嘴上开打。
西方把ASML设备说成人类智慧结晶,给中国贴上规则破坏者标签,还称中国芯片制造技术落后西方10-15年!
可谁能想到,外界的唱衰反而成了中国的助推器......
作者-水
一块巨石,就这么砸进了全球科技圈。
荷兰政府一纸公文,看似只是升级了光刻机出口管制。
但深看,这根本不是技术问题。
这是两种产业逻辑在打架。
一场蓄谋已久的范式战争,正式摆上了台面。
一边,是以荷兰ASML为代表的“全球协作派”。
他们就像一座用全世界顶尖零件搭成的金字塔。
璀璨夺目,光芒万丈。
这台设备里,有超过10万个零件,得靠美国的光源、德国的镜头才能最终成型。
这是全球分工的巅峰之作。
但这座金字塔,也把它的根基,牢牢地建在了别人的土地上。
另一边,是中国被逼出来的“自主生态派”。
他们更像一片能自己循环的热带雨林。
从土壤、水源到阳光,每一层生态都要自己建。
荷兰扩大DUV光刻机管制,不过是个信号。
它预示着,金字塔与雨林的终极对决,开始了。
这场战争的实质,是两种发展模式的根本冲突。
麦肯锡最新报告就指出,全球超过80%的关键技术供应链,都存在着单点故障风险。
半导体领域,尤为严重。
璀璨的金字塔,看似无敌。
可一旦有人抽走最下面的那块砖头,整个系统,都可能瞬间崩塌。
既然是战争,就有打法。
美荷那边的打法,是典型的“外科手术式”打击。
精准、狠辣,招招致命。
他们很清楚自己在供应链里的位置,那是绝对的要害。
于是,出手极准。
先精确点名,禁售DUV里最核心的NXT:1970Ci和1980Di两个型号。
然后,干脆断了备件供应和维修服务。
2024年10月,美国商务部更直接,要求荷兰别给中国客户修机器。
这一招,就是攥着你的命脉,让你动弹不得。
他们的逻辑很线性,也很霸道。
ASML的CEO就公开断言,禁售EUV,能让中国芯片技术原地踏步10到15年。
言下之意:没有我的顶级手术刀,你就做不成最精妙的手术。
中国的应对,则完全是另一套路数。
他们没去硬接那把刀,而是开始练自己的“铁布衫”。
不求一下就打赢,但求护住全身,无懈可击。
这是一套“全域抗压组合拳”。
上游,手里握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冶炼产能,这是谁也绕不开的隐形筹码。
中游,国家大基金砸下重金,催着上海微电子这些企业全力攻关。
2022年,28纳米样机测试成功;2024年底,首批商用设备已交付客户使用。
更关键的是,配套产业跟上了。
光刻胶、镜片这些核心部件,都在加速国产化,14纳米节点的光刻胶,已经能自己造了。
下游,还有庞大到惊人的国内市场,当成了最宝贵的“练兵场”。
28纳米及以上的成熟制程芯片,覆盖了物联网、汽车电子等一大片领域。
这部分需求,占了中国市场需求的75%。
这块市场的引力有多强?
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反倒成了ASML最大的客户,交付量占了42%。
说白了,商业利益这道坎,谁也绕不过去。
对方的精准打击,一下就没了力道。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没陷入愤怒,也没急着辩解。
吵架第一回合,西方确实占了上风。
他们太会包装说辞了,把ASML的光刻机说成是全人类的智慧结晶,是一片神圣的技术公地,需要大家共同守护。
于是,中国搞自主研发,反倒被贴上了“规则破坏者”的标签。
ASML的高管甚至暗指,中国的技术不过是“不当借鉴”,缺乏原创性。
美国也跟着起哄,满世界说中国的研发有“溯源漏洞”,只会搞逆向工程。
潜台词很明白:非西方的技术进步,都带着原罪。
但这套把戏,很快就没用了。
因为中国最直接的回应,是亮肌肉。
荷兰宣布管制才两天,9月9日,工信部就把国产光刻机,正式列入了重大技术装备推广目录。
这可不是临时抱佛脚。
中国的布局,早在2002年上海微电子成立时就开始了。
2024年上半年,国家早已组织专家,对国产设备做过严格的参数评审。
这次亮相的氟化氩光刻机,193纳米波长,分辨率能到65纳米,套刻精度不超过8纳米。
数据是冰冷的,但也是最硬气的语言:我们的研发,合法、长久,是你们逼得我们不得不加速的。
更狠的还在后面。
2024年4月,中国用着自己的DUV设备,靠着一招“多重曝光技术”,硬生生造出了5纳米芯片,并成功用在了华为最新的处理器上。
这等于是在全世界面前大声宣告:你们不给路,是吧?
好,我们自己闯!
我们闯出了一条你们从未见过的新路!
这就是一场务实的突围。
中国没有选择硬磕EUV那颗技术皇冠,不搞一步登天。
他们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市场最需要成熟制程芯片,就集中全部力量,先把28纳米的DUV光刻机做到极致。
上海微电子的设备就是这么来的。
然后,再和下游企业紧密合作,搞量产、抓反馈、快迭代、降成本,形成一条完美的内循环。
这一路,他们突破了光源、双工件台等200多项关键技术。
最后用DUV搞出5纳米芯片,就是这条务实逻辑的最好证明。
它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条条大路通罗马”。
事实证明,封锁不仅没能遏制中国的创新,反而为中国创造了一个宝贵的“保护期”。
它让本土的设备供应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试错和迭代机会。
国产设备在成本和服务上的优势,也开始显现。
这场对决,让全世界都看清了一件事。
美荷想靠管制掐住中国科技的咽喉,反倒逼出了中国一个完整的自主生态。
这场漫长的博弈,让中国彻底没了幻想。
也催生出了一个与全球化并行不悖的新范式。
未来世界,很可能不是谁干掉谁的单选题。
而是全球科技圈,出现“双循环”并存的格局。
ASML和西方产业链,会继续守着最顶尖的市场,维持他们的技术领先地位。
而中国,则将依靠国内庞大的市场和已经成型的自主生态,在中端和部分高端领域,建立起一个完全独立的产业闭环。
这个模式一旦跑通,对巴西、印度那些同样渴望技术独立的国家,都是个巨大的榜样。
就在不久前,巴西已经宣布投入50亿美元启动“南方芯片计划”,明确表示将借鉴“中国模式”,构建区域性的半导体自主生态系统,而不是去追求全球最顶尖的制程。
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中国光刻机的突围,早已不只是一台设备的胜利。
它是在改写全球高端制造业的规则。
未来的世界,可能真的不再只有一套标准、一条路。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就看得非常透彻,他说:“中国的光刻机突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证明了在关键领域,‘安全冗余’的价值,可能远远超过‘效率最优’,这或许会开启一个全新的经济范式。”
欧盟那边,也悄悄有了变化。
他们启动了“欧洲芯片法案”2.0版,第一次提出要建立“区域自主供应链安全评级体系”。
这说明,连西方内部,也开始反思那种过度依赖的全球化模式了。
世界银行的预测模型也显示,如果全球科技真的形成“双循环”格局,短期内全球GDP可能会因为效率损失而下降0.5%。
但从长期看,整个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将提升至少40%。
科技发展的可持续性,会变得更强。
这或许是必经的阵痛,也是值得的未来。
谁的模式更抗造、更能适应未来的变化,谁就能在未来的牌桌上,拿到更多主动权。
范式革命的核心,是选择追求脆弱的璀璨,还是拥抱坚韧的自主。
未来科技世界,将不再是单一的金字塔,而是多元生态并存的雨林。
当技术主权需要亲手创造,我们该如何在自己的领域,写下一部新的剧本?
相关文章
一款基于三维聚合物的锌有机电池实现了创纪录的稳定性和电压,循环超过4万次后容量损失极微。有机电池因其轻质、可回收且不含重金属毒物,长期以来被视为可持续...
2025-10-26 0
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求促使国际社会努力快速实现世界能源系统脱碳。在其最新的报告中,1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概述了我们面临的挑战。它阐明了两部分战略:...
2025-10-26 0
前言2024年9月,一场围绕光刻机的“吵架”先在嘴上开打。西方把ASML设备说成人类智慧结晶,给中国贴上规则破坏者标签,还称中国芯片制造技术落后西方1...
2025-10-26 0
行业激烈的竞争和资本市场都需要美团增加AI科技叙事。文|任晓渔 少远编|石兆这波生成式AI浪潮里整体声量不算大的美团,在过去大半年在大模型上的动作不少...
2025-10-26 0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21日,记者从河南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研发制造的3kW@4.5K氦制冷机于今年10月15日在合肥一...
2025-10-26 0
中新经纬10月25日电(魏薇 “政策层面明确具身智能‘未来产业’的定位,不仅能提振市场预期、吸引资本入局,更将推动整个行业加速核心技术攻关与商业化落地...
2025-10-26 0
湖北黄石,一个因矿闻名的矿冶之都,传说这里的每块石头都“含金藏铜”,孕育了千年的矿冶文明。在黄石新港园区的阳新弘盛铜业智能工厂生产车间,一块块刚出炉的...
2025-10-2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