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攻关57项重大技术!四川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排行榜 2025年09月23日 19:47 0 admin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清洁能源大省——四川,已成为全国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体系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研发制造基地之一。

在近日举办的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上,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书平表示,四川是经济大省、能源大省,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48亿千瓦,居全国第二位,天然气、页岩气探明储量、年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1.2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87%。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同样跻身清洁能源装备大省的四川,已将高端能源装备纳入“15+N”重点产业链,以圈链思维推动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发展,培育形成以德阳、成都为主要承载地的国家级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汇聚了东方电气、国机重装、核动力院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从材料、零部件到整机,从研发、设计到制造、服务完整产业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2900余家,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和气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16%的风电机组、10%的太阳能电池片均为“四川造”。

三年,超200家企业攻关重大技术装备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制造强省的重要支柱,深入实施建圈强链行动,集聚了一批行业头部企业。

“当前,我们正在加快建设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规划建设超7600亿元的电源电网项目,市场空间广阔,投资潜力巨大。”陈书平介绍。

在成渝地区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集群,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明确的重大战略任务。2023年以来,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国家重大装备攻关工程的部署,四川省一方面积极支持在川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组成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另一方面又以清洁能源装备等为重要方向,全面实施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敬茂明发布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成果。

敬茂明透露,原计划用三年时间支持研制60台套以上的重大技术装备,攻克300项以上的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控水平。从实际的执行情况看,三年来四川省共投入攻关资金3.9亿,支持50家链主企业联合20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开展57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预计突破200项以上的新技术,形成专利460余项,带动企业和各方面的研发投入20亿元,带动产业投资超过100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可望突破400亿元。目前其中的19项装备已研制完成,其余的38项中有的已完成样机设计、装备试制。

敬茂明重点介绍了各细分领域的19项装备攻关成果。

高端能源装备7项,共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6项。其中,500兆瓦冲击式水轮机组,300兆瓦变速抽蓄机组,由东方电机研制,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研制难度最高的冲击式机组,填补了国内新型电力系统空白,为雅下水电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18兆瓦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8兆瓦级陆上大型半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由东方风电研制,完成了整机及核心部件的自主开发,被评为央企十大国之重器,推动我国风电半直驱技术路线跃升国际先进水平。纯氢燃气轮机燃烧器由东方汽轮机研制,带动制、储、运氢全产业链发展,抢占全球碳中和赛道先机。深层油气钻井管柱多机器人智慧联动系统由宏华石油研制,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提升了四川省油气开采装备的智能化水平。620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高温转子锻件由二重研制,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

航空航天类装备4项,共突破关键核心技术8项。大型双发无人运输机由腾盾科创研制,载重量达到2吨,技术水平国际一流。AE200型载人eVTOL由沃飞长空研制,已完成国内首个全尺寸倾斜过度飞行试验,预计2026年完成适航取证。民机舱内LED照明系统由九洲光电研制,可应用于C919和C909等大型客机客舱的情景照明。航空装备用固态锂电源系统由长虹电源研制,实现了高压大容量、大功率供电,可作为低空装备的动力电源。

工业母机、医疗类等装备8项,共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6项。五轴卧式加工中心由普什宁江研制,满足了航空航天领域关键零件精密高效加工的需求,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8万吨模锻压机模具由国机重装研制,建立了高效率、高性能超大锻模增材制造技术体系。列车自动检测及作业机器人由运达科技研制,推动了轨道交通运维智能化升级。口腔CT设备医用回旋加速器分别由四川省工研院、玖谊源研制,为我国的口腔精准诊疗设备等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奠定了坚实基础。量子动态绝对重力仪由长虹研制,突破了静态环境限制,提升了重力测量效率。星哨应急指挥通信车由国星宇航研制,可快速抵达灾区构建指挥中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攻关工程的支持力度,建立攻关成果推广应用的绿色通道,特别是运用好首台套政策,将攻关成果认定为首台套产品。同时,我们将统筹技术改造、智转数改,支持攻关产品规模化发展,促进推广应用,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发展贡献四川力量。”敬茂明透露。

重装之都“六电并举”,迎全面提速黄金期

德阳素有“古蜀之源重装之都”的美誉。早在3000多年前,三星堆古蜀先民就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德阳市委书记刘光强介绍,当前,德阳已构建起涵盖39个工业大类、471个小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成为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在全国乃至全球清洁能源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德阳产业链条齐全。德阳现有装备制造企业超1500家,集聚了东汽、东电、国机重装等国际一流的能源装备企业,具备水、火、核、气、风、光“六电并举”全产业链研制能力,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德阳创新能力强大。德阳拥有装备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50余个,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中国之首”,8万吨模锻极限制造能力世界领先,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F级50兆瓦重型燃机、26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德阳市场拓展广阔。发电设备累计产量连续20年居世界第一,中国每4度电就有1度跃动着“德阳造”的澎湃能量,产品遍布全国、出口到全球18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一带一路”沿线重大装备主要供应商。

“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国省重大战略在德阳交汇叠加,四川省委、省政府赋予德阳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历史重任,前所未有地开拓了德阳未来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随着‘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加快推进、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启动建设,直接拉动万亿级清洁能源装备市场需求,相关产业将迎来全面提速爆发式成长的黄金发展期。”刘光强表示。

据悉,锚定再造一个“工业德阳”目标,德阳正加快统筹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奋力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这一目标。聚焦先进水电、高端核电、自主燃机等领域,德阳大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构建从材料端、零部件配套端到主机产品端、服务端全覆盖的产业体系,推动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迈入世界级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以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为契机,德阳全市先后签约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达成一批产业链购销合作。

在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现场,集中签约了16个招商引资项目和6个上下游供销合作项目,范围覆盖装备制造、氢能、储能、机器人、先进材料等清洁能源装备强链补链项目。签约单位涉及广汉市人民政府、旌阳区人民政府、什邡市人民政府、中江县人民政府、罗江区人民政府等,以及深圳海博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德阳联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东方金海(海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项目的签约落地,将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

持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德阳还于近期组建了百亿产业引导基金,赋能产业发展。9月17日,东方电气投资公司、中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四川省先进制造投资引导基金共同签订合伙协议、设立首支子基金——高端能源装备基金,为德阳清洁能源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依托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东方电气集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累计建成清洁高效透平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平台4个、省部级研发平台19个,先后为白鹤滩水电、“华龙一号”核电等重大工程提供核心装备,成功研制15兆瓦/50兆瓦系列重型自主燃机、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等新时代“大国重器”,加快推动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布局发展,在水电、核电、风电等领域为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续贡献中国装备力量,以绿色动力驱动能源转型。

“面向未来,东方电气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快发展氢能、储能等新型绿色装备,推动风光水火储氢多能互补系统发展,为全球提供更清洁可靠的能源解决方案。依托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这一世界级平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共建世界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彦军表示。


作者:余娜

编辑:龚忻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