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全球医学焦点!云南阜外医院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刊JAMA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30日 23:21 0 admin

10月23日,四大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之一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以原创研究形式,刊发了由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牵头,执行院长潘湘斌教授、四川大学王云兵教授等领衔的全球首个生物可降解ASD封堵器与传统金属封堵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该成果不仅牵头完成了全球首个可降解封堵器多中心研究,还成为首个在该级别期刊发表器械研究成果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既是云南省医疗器械研发在国际顶刊中的零的突破,也是JAMA创刊近150年来首次刊发中国原创医疗器械相关研究,意味着我国在心血管介入技术与器械创新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传统介入治疗使用金属封堵器封闭缺损。金属器械将永久存留于患者体内,不仅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组织侵蚀、血栓形成等远期并发症,还会影响未来可能进行的左心房入路手术,成为悬在患者心中的“定时炸弹”。研发一种能在完成使命后“功成身退”的可降解封堵器,成为全球心血管学界共同努力的方向。该研究是全球首个针对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原创的可降解封堵器不但能安全有效地关闭缺损,而且在植入两年内完全降解,并诱导生成与自身组织无异的“新生房间隔”。

潘湘斌教授团队联合四川大学王云兵教授团队、乐普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历时十年协同攻关,成功研制出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可降解封堵器,并围绕其有效性、安全性开展严谨的临床验证。该研究在全国10家心脏中心纳入229例继发性房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可降解封堵器或传统金属封堵器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2年的封堵成功率及器械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而可降解封堵器组中99.8%的患者在术后2年内实现封堵器完全降解,超声心动图显示新生组织形态与功能接近原生房间隔,实现从“异物存留”到“组织再生”的质的飞跃。

可降解封堵器的成功应用,离不开潘湘斌教授团队全球首创的“无辐射经皮介入技术”。该技术被联合国纳入全球可持续发展项目。传统介入治疗依赖放射线引导,而可降解材料在X射线下无法显影,成为国际研发的共性难题。各国团队曾尝试在封堵器中添加金属标记物,却在降解过程中引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潘湘斌教授团队另辟蹊径,以纯超声引导实现精准植入,彻底摆脱对放射线与手术室的依赖,不仅克服了技术瓶颈,也使得完全可降解封堵器的临床应用成为现实。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陈鑫龙

责编:张晓橙

审核:普娅鑫

云南日报-云新闻 观云南 知天下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