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5 亿 “捐赠” 背后,小米的科研算盘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1日 05:32 0 aa
5 亿 “捐赠” 背后,小米的科研算盘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雷军在微博上甩出一条消息,轻描淡写,就一句话。

小米公益基金会2022年跟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搞了个联合基金,小米掏5个亿,政府配套5000万。四年下来,已经资助了141个科研团队。

就这么简单一条,评论区炸了。

有人说雷总有格局,为国争光。有人说这是商业投资,包装成公益。还有人说看不懂,不知道小米图啥。

5 亿 “捐赠” 背后,小米的科研算盘

5个亿,听着挺吓人。但你得看怎么花。

这钱分十年给,每年5000万。四年过去了,从近700个申报团队里挑出141个。你算算,竞争比接近5:1,比考公务员还激烈。

141个团队分2个亿,听着还行,但你得知道,这钱不是一次性给的,是分批拨付,还得看项目进度和考核结果。

这钱都投哪儿了?

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智能汽车、芯片、6G、可穿戴设备。

你品品,这些领域跟小米的业务对得上吗?

全对上。

人家清楚自己要什么。这不是撒胡椒面式的慈善,这是精准投资。

5 亿 “捐赠” 背后,小米的科研算盘

讲道理,现在申请企业的科研基金,比申请国家基金还难。

为啥?

因为企业要的是能立刻转化的技术。项目周期短,考核指标严,还得签各种保密协议和成果转让条款。你的研究成果,企业有优先使用权,甚至独家使用权。

说白了,你拿了企业的钱,就得按企业的需求干活。

根据公开信息,四年来,这141个团队跟小米开展了24项横向技术合作,共建了3个联合实验室,还在6G、数字孪生等领域联合制定了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看到没?标准制定权。

这东西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行业话语权,意味着未来的专利布局,意味着别人想进这个领域,得按你的规矩来。

这才是真正值钱的东西。

5 亿 “捐赠” 背后,小米的科研算盘

你看小米这几年在科研和教育上的投入,5亿的联合基金,5亿的青年学者项目,5亿的奖助学金,还有后续规划的7.2亿科研基金,加起来超过17亿。

但你发现没有,这些钱基本都投在科技和教育领域,而且都跟小米的业务高度相关。

对比那些传统慈善,小米投的相对少一些。

不是说这样不对,而是说明人家很清楚自己的利益点在哪。

这不是批评,这是现实。

欧美那些科技巨头早就把这事儿玩透了。微软、谷歌、苹果,哪个不是跟高校深度绑定?他们每年给高校的钱,比小米多得多,但没人说他们是纯粹做慈善。

小米的宣传,都是往公益上靠,说是支持基础研究,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做贡献。

但小米支持的这些项目,都是应用导向非常明确的。

什么快充电池,什么数字孪生车间,什么智能声场控制技术,这些东西离产品化就差最后一步。

说白了,小米是在用捐赠的名义,干研发外包的事儿。

更聪明的地方在于,这钱不是他一家出。政府配套5000万,高校提供场地和人力,科研人员贡献智力。成果出来了,小米拿大头,风险却是大家一起扛。

高手,这是真正的高手。

5 亿 “捐赠” 背后,小米的科研算盘

我对这事儿的态度是,小米干得不错,但别把它捧成纯粹的慈善。

这是一笔聪明的投资,对企业好,对科研也好,对国家技术进步也有帮助。

但本质上,还是商业行为。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科研团队能不能做出有价值的成果,是那超过6500名科研人员的努力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是中国的科技创新能不能因此往前迈一步。

至于小米能从中获得多少商业利益,那是他们应得的。

毕竟,愿意拿钱出来的企业,总比那些只会喊口号的强。

5 亿 “捐赠” 背后,小米的科研算盘

所以这么个事儿,别太感动,也别太冷眼旁观。

这就是现代商业社会的运作方式,企业有企业的算盘,科研有科研的需求,政府有政府的考量。

能不能三方共赢,还得看后续的执行。

钱已经花出去了,能不能真正推动技术突破,过几年再看。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模式,比单纯靠政府投入,或者单纯靠企业自己搞研发,效率要高得多。

这才是这件事最大的意义。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