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2025并购潮起!磁传感器国产之路:从科研院所到全球第六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05日 17:25 1 admin

从实验室到菜市场,磁传感器的土味创业史,2025年8月,安徽希磁科技往港交所递了上市申请。

这公司可不简单,2024年营收干到全球磁性传感器IDM企业第六,TMR传感器领域排全球第二。

同一天,必易微宣布收购兴感半导体,矽睿科技拿下上市公司安车检测的控制权,这一串操作,像极了磁传感器行业的“资本拼图游戏”。

2025并购潮起!磁传感器国产之路:从科研院所到全球第六

但要说清楚这事,得把时间倒回30年前,90年代的国内磁传感器市场,基本是“外国货”的天下。

那时候咱们连霍尔元件都造不利索,中科院、航天部的研究所跟“开荒牛”似的,在实验室鼓捣InSb磁敏薄膜。

南京中旭微电子算早期“狠角色”,把InSb芯片工艺从化合物蒸镀改成单质蒸镀,成品率提到60%,霍尔集成电路价格压到跟普通晶体管一个价,年产量3000万只,成了国内最大的霍尔器件厂。

2025并购潮起!磁传感器国产之路:从科研院所到全球第六

1995年国内41家企业一年才产2780万只,也就日本AKM一家企业产量的5%,跟“小作坊”没啥区别,到了2000年,外资企业像“黄埔军校”,培养了一批本土创业者。

美新半导体的赵阳博士从ADI出来创业,2007年就拉着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绍兴光大芯业的田剑彪做风扇磁传感器,一款SDC277霍尔芯片占了国内70%市场。

但那时候全球前五大厂商占了82%的市场,国内企业只能在角落里“喝口汤”。

资本入场,当磁传感器遇上并购潮

2010年后,海归创业成了主流,多维科技的薛松生博士从希捷出来,搞了国内首条TMR传感器量产线,纳芯微的王升杨从ADI辞职。

2025并购潮起!磁传感器国产之路:从科研院所到全球第六

先做传感器ASIC,再搞隔离芯片,2022年科创板上市直接超募48亿,成了“超募王”。

这时候国内市场占全球比重涨到30%以上,国产化率超过25%,但问题也来了,企业太多太散,没一家能进全球前十。

2023年开始,IPO收紧,资本退潮,并购成了“survivalgame”。

纳芯微10亿收购麦歌恩,一下子补齐了磁开关、角度传感器这些品类,圣邦股份收购感睿智能,补上了传感器技术缺口,矽睿科技更直接,收购上市公司安车检测拿控制权,玩起了资本整合。

为啥这么干?全球前五大厂商占了70%市场,Allegro一家就占23%,国内头部企业年营收还不到1亿美元,不抱团根本没法跟人家掰手腕。

2025并购潮起!磁传感器国产之路:从科研院所到全球第六

现在的磁传感器行业,就像打游戏到了“团战阶段”,希磁科技去港交所上市,想募资搞研发基地、升级德国产线,必易微收购兴感半导体,想补齐产品线。

但整合不是简单“拼积木”,磁传感器的材料、工艺跟传统芯片差别挺大,能不能把收购的技术消化好,才是关键。

下一个十年,巨头能冒头吗?

回头看这30年,从科研院所“啃硬骨头”到海归创业“开疆拓土”,再到现在资本“排兵布阵”,中国磁传感器从0做到全球市占率10%,不容易。

但眼下挑战也不少,技术上,霍尔、AMR、GMR、TMR各有门道,得琢磨怎么把“芯片+算法+应用”打包卖,市场上,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这些新场景是突破口,但得赶在国外巨头前面卡位。

未来几年并购肯定还会继续,说不定会冒出几个“平台型巨头”,带着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弟一起玩。

2025并购潮起!磁传感器国产之路:从科研院所到全球第六

就像纳芯微整合麦歌恩后,传感器产品占比从14%涨到27%,这就是整合的甜头,但也得警惕恶性竞争,别整合完了反而内卷更严重。

中国磁传感器的故事,就像一场马拉松,前半程是“跟跑”,现在到了“弯道超车”的时候。

能不能从“全球第六”冲到更靠前的位置,就看这些企业能不能把技术、资本、市场这几张牌打好了,半导体行业从来不是“短跑比赛”,而是考验耐力和策略的“持久战”。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