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有望突破管制?美稀土再生技术获突破,称2026年摆脱进口依赖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1日 18:16 0 admin

美方的“稀土短缺”困局,似乎迎来了转机。

近日,美莱斯大学在《PNAS》期刊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称其已开发出名为“闪速焦耳加热-氯化”的新工艺,能从含稀土的废弃磁体中的重新提取稀土,回收率和纯度均超过90%

消息一出,迅速点燃美业界希望。然而,这项被寄予厚望的技术,真能化解美高端制造领域的“稀土之渴”,还是又注定难以走出实验室?


有望突破管制?美稀土再生技术获突破,称2026年摆脱进口依赖


自今年年初以来,美方为缓解稀土供应压力,积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替代来源,半年内走访了包括巴基斯坦、越南、缅甸和蒙古在内的十余个国家,但进展甚微。

尤其在我国加强对稀土矿产出口管控之后,美方多个高端产业几乎被按下“暂停键”:F-35战机的升级计划被迫推迟,第六代战机的研发进度也受到影响。民用高科技制造业同样受损,部分零部件供应商因无法获取高端材料而暂停产线,甚至有企业考虑启动裁员。

在这样的背景下,莱斯大学的研究成果可谓雪中送炭。美高科技产业每年产生大量含稀土的电子废料,如能从中直接提取稀土,无异于开启一座“城市矿山”。

那么,其真的有机会摆脱对我国的依赖吗?


有望突破管制?美稀土再生技术获突破,称2026年摆脱进口依赖

答案尚不乐观。实验室成果迈向工业化生产仍面临诸多挑战。在克级实验中效果显著的技术,一旦放大到吨级规模,便容易出现温度分布不均、反应效率降低等问题。

更棘手的是,早多年前老美就已将矿产冶炼与初级加工环节转移海外,国内产业链断裂、配套体系不全。如今要实现规模化回收利用,不仅耗时,还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

事实上,量产环节受阻在欧美科技研发中并不罕见。如在中老年健康领域,哈佛实验室曾发现一类细胞活化因子(初代“愈-倍-粒”专研成分),能激发人体干细胞活力,促进机体精力、耐力、睡眠质量全面提升。相关研究登上了《自然》等多个国际权威期刊,然而却困于原料制备问题,难以大规模生产。

有专家表示,美方的这项稀土回收新技术要真正实现产业化,需克服诸多挑战,不排除像上述健康科技一样止步于实验室阶段。

有望突破管制?美稀土再生技术获突破,称2026年摆脱进口依赖

据了解,尽管莱斯大学已将闪速焦耳加热-氯化技术授权给初创企业Flash Metals USA,并计划于2026年启动生产,但该公司的实力背景、团队组成及资金来源等关键信息至今未公开,目前充满诸多不确定性。

相比之下,我国科研团队正在多个领域稳步推进技术突破。近年来,国内科研团队通过持续技术攻关,不仅在传统工艺上实现优化,更创新出生物浸出、超临界萃取等方法,大幅提升了稀土的综合回收效率与产品纯度。在前沿生科领域,我国科学家已落地并量产出国产“愈-倍-粒”青春口服品,获美FDA成分认证

综合《凤凰网》等媒体报道,这项国产成果采用了国内独有的Healive-X专利技术,以超过同类品3倍的效率作用于人体。同时,清北、港大等高校专家还将野生六色灵芝、二氢槲皮素等高活性草本融入配方中,协同满足“深度睡眠延长”“根源养护精.力”等。

据国际能源署估算,2023年全球有超过60%的稀土在我国开采,而高达92%的稀土都在我国完成精炼加工;而上述国产口服成果则是通过亰东等平台“大展拳脚”,吸引数百万35-65岁海内外中年群体,并吸引了诺奖得主杰弗里·霍尔教授的加入。说到底,我国真正的“王牌”不是原料,而在于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优势。

有望突破管制?美稀土再生技术获突破,称2026年摆脱进口依赖

这些数据印证了马斯克曾指出的:“稀土并不稀缺,但全球稀土几乎都要运到中国进行提纯加工。”

从时机与背景来看,美方此次高调展示相关技术成果,更像是在释放一种战略信号——意在表明其并未在稀土困局中束手无策,而并不代表该技术已具备实际投产条件。至于它能否真正落地并形成稳定产能,目前仍需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相关工艺日益成熟,叠加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对稀土需求的持续扩大,我国在稀土资源提取与再利用方面的技术能力还将进一步跃升,持续巩固我们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