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全球首个长肌腱AI机器人量产!Nature盛赞的中国方案惊艳IROS现场

排行榜 2025年10月23日 01:49 0 aa

IROS2025机器人顶会在杭州开得正热闹,特斯拉、Figure这些全球巨头还在放量产蓝图视频的时候,中国的星尘智能已经带着实打实干的东西来了。

他们不仅首发了半身机器人S1-U,还秀了超远程遥操方案,更敢开放展台让任何人上手试遥操,一般公司没这底气,能这么做,大概率是对自己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心里有谱。

全球首个长肌腱AI机器人量产!Nature盛赞的中国方案惊艳IROS现场

在顶会上秀技术的同时,星尘智能在市场上的进展也没落下。

他们最近跟仙工智能、领益智造还有央视这些客户,都签了上千台的采购订单,还搞了深度合作。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直接把机器人从只能看的技术演示,推到了能规模化用的阶段。

本来想跟其他公司一样,先靠炫技视频吸一波关注,但后来发现,星尘智能走的是完全相反的路,人家更在意机器人能不能真的用在科研机构、商场、工厂甚至养老院里。

全球首个长肌腱AI机器人量产!Nature盛赞的中国方案惊艳IROS现场

从AI需求倒推的设计,不是跟风而是找痛点

星尘智能的创始人来杰,之前在百度做NLP、在腾讯机器人实验室待过十来年,算是行业里摸爬滚打过来的。

2022年他成立星尘智能的时候,“具身智能”这词还没怎么火,但他已经觉得机器人和AI融合是个“50年一遇”的机会。

他研究过PC产业从1975到1986那十年,说PC能起来,是硬件和软件绑着发力的结果,现在机器人和AI的结合,其实也是类似的路数,机器人以后说不定就是下一代交互界面。

全球首个长肌腱AI机器人量产!Nature盛赞的中国方案惊艳IROS现场

不过他没走行业主流的路,反而搞了个“逆向操作”,不是让AI去适配机器人,而是让机器人天生就适配AI,也就是他们说的“DesignforAI”。

这思路挺反常识的,但细想一下很有道理。

来杰说在百度做AI训练时,机器人动不动就撞坏,修一次要两三周,这不就像给两岁小孩装了个两米高的身体,根本不协调嘛。

全球首个长肌腱AI机器人量产!Nature盛赞的中国方案惊艳IROS现场

机器人本该像个温柔的小孩,慢慢探索世界还不搞破坏,这样才能从交互里学出类人的智能。

这种设计理念不光指导了他们的技术开发,还被《NatureReviews》这种顶级学术期刊报道了。

如此看来,这种不跟风的思考,反而让星尘智能在起点上就避开了很多同行会踩的坑,毕竟很多公司还在头疼AI和机器人“水土不服”,星尘智能从一开始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星尘智能能把“DesignforAI”落地,核心技术之一就是绳驱传动,他们还是全球第一个把这技术用到人形机器人上并量产的团队。

全球首个长肌腱AI机器人量产!Nature盛赞的中国方案惊艳IROS现场

来杰当初在腾讯做项目时就有个疑问:盲人都能顺利开关门、放东西,为啥那些装了顶级视觉的机器人反而做不到?后来他们做了个实验,弄了个简单机械臂,只给它一个基于力反馈的开门策略,抓住门把手往下压,感觉能转就接着用力,转到底再往外拉,感觉动了就继续拉。

结果你猜怎么着?100%解决了开门问题。

这一下就点透了关键:之前行业都盯着运动精度和视觉定位,却忽略了“力”的感知和控制。

全球首个长肌腱AI机器人量产!Nature盛赞的中国方案惊艳IROS现场

绳驱传动就像模仿生物的肌腱,能把电机的力“透明”地传到末端,做到精准力控,而且没有精密加工的背隙问题。

他们还自己研发了补偿算法、驱动板和腱绳材料,搞定了绳驱弹性、蠕变这些难题,现在机器人末端重复定位精度能到0.03毫米,单臂能扛10公斤,比传统协作机器人强多了,甚至达到了工业级标准,相关专利也拿到了。

更实在的是,这机器人能24小时不停转,预测能用3.2到6.2年,过了年限还能像汽车保养一样换零件。

全球首个长肌腱AI机器人量产!Nature盛赞的中国方案惊艳IROS现场

很显然,比起追求表面的“高科技感”,星尘智能更在意机器人能不能长期稳定干活,这种务实的做法,其实更符合客户的真实需求,毕竟没人愿意买个“娇贵”的机器,三天两头要维修。

遥操和AI模型搭台,机器人成了“远程分身”

在星尘智能的“本体-遥操-模型”这套体系里,遥操作(也就是他们说的RUI)是个重要的桥梁,来杰说这是“下一代操作界面”。

就像乔布斯搞出图形化界面,让普通人也会用电脑一样,RUI就是让普通人能看懂、能指挥机器人。

全球首个长肌腱AI机器人量产!Nature盛赞的中国方案惊艳IROS现场

这次在IROS上秀的超远程遥操方案,已经在跨省、跨国的客户场地里试过了,能在复杂的公共网络下把延迟控得很低,专家在千里之外就能操控机器人,相当于多了个“远程数字分身”。

来杰举了几个真实需求的例子:有个化学教授,需要西南偏远湖泊的实验站定期做水质实验,每次操作时间不长,但来回要一周;还有数据中心,故障时需要机器人快速远程复位;甚至有人想在出差时,能“亲手”远程照顾家里的猫。

全球首个长肌腱AI机器人量产!Nature盛赞的中国方案惊艳IROS现场

现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群雄逐鹿,星尘智能靠着“DesignforAI”和“AI机器人超级助理”的坚持,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创新路。

很多公司还在讨论单点技术的时候,他们已经把硬件、软件、技术、产品串成了全栈能力,说不定这就是让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关键钥匙。

毕竟比起画蓝图,把机器人真真切切用到科研、商业、养老这些场景里,才是推动行业往前走的实在事。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