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NIKKOR Z 24-120mm f/4 S”是Z卡口全画幅标准变焦镜头。作为一款全程F4恒定光圈的标准变焦镜头,它不仅拥有宽泛的变焦范围,还...
2025-09-27 0
尼康“NIKKOR Z 24-120mm f/4 S”是Z卡口全画幅标准变焦镜头。作为一款全程F4恒定光圈的标准变焦镜头,它不仅拥有宽泛的变焦范围,还兼具小巧轻便与高画质的优势,自上市以来始终保持着超高人气,这款镜头甚至被冠以“Z卡口用户专属神镜”的称号。接下来,就让我们重新梳理一下,它究竟为何能聚集如此高的人气,收获这般好评。
提到全程F4恒定光圈的全画幅标准变焦镜头,常见规格的变焦范围多在24mm-105mm焦距之间。而“NIKKOR Z 24-120mm f/4 S”则将长焦端焦距延伸至120mm,实现了5倍变焦覆盖,在同类产品中颇具优势。
熟悉尼康的粉丝应该记得,早在2010年,尼康就推出过一款适用于单反相机(F卡口)的标准变焦镜头“AF-S NIKKOR 24-120mm f/4G ED VR”,其焦距范围与光圈规格(24mm-120mm/全程F4)与本次评测的镜头一致。而我们此次聚焦的“NIKKOR Z 24-120mm f/4 S”,正是这款经典单反镜头在微单领域(Z卡口)的对应升级款。
尽管针对微单系统,该镜头在光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强化,但最核心的提升在于镜头品质的大幅飞跃。它隶属于尼康Z卡口镜头中,以严苛设计标准与品控著称的高性能“Z-Sline(S系列)”阵营。
(注:该镜头为高性能“Z-Sline(S系列)”产品)
“NIKKOR Z 24-120mm f/4 S”另一大不得不提的特点便是“小巧便携”。它的最大直径约84mm,全长约118mm,重量仅约630g。在“广角端24mm、长焦端105mm-120mm、最大光圈F4及以下”的全画幅标准变焦镜头品类中,它堪称同级最轻。
(注:在全程F4恒定光圈的全画幅标准变焦镜头中,该镜头为同级最轻)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全长仅约118mm,能做到如此短小的尺寸,足见设计上的用心。下图展示的是镜头在广角端(24mm焦距)时的最短状态。
(注:镜头收缩至广角端(24mm焦距)的状态)
从广角端延伸至长焦端(120mm焦距)的状态如下图所示,这样的变焦长度是不是相当适中?实际拍摄时,几乎不会感觉到因变焦导致的重量平衡变化,操作起来十分顺手自然。
(注:镜头延伸至长焦端(120mm焦距)的状态,从广角端起仅伸出约5.5cm)
从镜头前端往后看,调节环的排列顺序为“对焦环”“变焦环”,这与其他尼康Z卡口变焦镜头的设计规格保持一致,用户无需重新适应操作逻辑。
(注:从镜头前端开始,依次排列“对焦环”与“变焦环”)
在按键与开关配置上,该镜头配备了可自定义功能的“L-Fn按键”,以及能切换自动对焦(AF)与手动对焦(MF)的“对焦模式切换开关”,作为标准变焦镜头,其基础功能配置已然十分完备。
(注:按键与开关方面,配备了“L-Fn按键”和“对焦模式切换开关”)
自上市以来,“NIKKOR Z 24-120mm f/4 S”长期保持高人气的原因之一,便是其作为高性能“S系列”镜头所独有的优势——在整个变焦范围内均具备出色的成像解析力。
1. 广角端24mm/最大光圈F4拍摄
下图为使用广角端24mm、最大光圈F4拍摄的案例。画面中几乎看不到像差、色差等问题,整体呈现出极高的解析度。不仅画面中心区域,就连边缘区域的画质衰减也非常轻微,全画面始终保持稳定的解析力,不愧是“S系列”镜头的水准。
(拍摄参数:相机Z6 III、镜头Z 24-120mm f/4 S、焦距24mm、光圈F4、快门1/500秒、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图像控制:标准)
2. 广角端24mm/F5.6拍摄
即便在最大光圈F4下,该镜头已能呈现令人满意的画质,但当光圈收缩一档至F5.6时,解析力会有显著提升,让人不禁感叹“居然还能有这样的进步!”。如果追求更高解析度,在拍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选择F5.6及以上的光圈值,大概率能获得更出色的成像效果。
(拍摄参数:相机Z6 III、镜头Z 24-120mm f/4 S、焦距24mm、光圈F5.6、快门1/250秒、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图像控制:标准)
3. 长焦端120mm/最大光圈F4拍摄
下图是使用长焦端120mm、最大光圈F4拍摄的案例。长焦端的画质表现同样可靠,与广角端类似,全画面都能获得稳定的解析力。原本以为,相较于长焦端105mm左右的常规全程F4标准变焦镜头,这款镜头在设计上可能会因焦距延伸而出现画质妥协,但事实证明这种担忧是多余的。
(拍摄参数:相机Z6 III、镜头Z 24-120mm f/4 S、焦距120mm、光圈F4、快门1/800秒、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图像控制:标准)
4. 长焦端120mm/F5.6拍摄
在广角端,我们能明显察觉到最大光圈与收缩一档光圈拍摄时的解析力差异;但在长焦端,这种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使使用最大光圈,也能获得出色的解析力。硬要说的话,收缩光圈后确实能看到极细微的解析力提升,但这种提升程度非常小,完全无需特意在意。
(拍摄参数:相机Z6 III、镜头Z 24-120mm f/4 S、焦距120mm、光圈F5.6、快门1/400秒、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图像控制:标准)
“NIKKOR Z 24-120mm f/4 S”之所以人气高涨,不仅因为其宽泛的变焦范围和高画质,出色的实用性也是重要原因。而高微距拍摄能力,正是其便捷实用性的典型体现。
1. 广角端24mm/最短拍摄距离拍摄
该镜头在整个变焦范围内的最短拍摄距离均为0.35m,无论是广角端还是长焦端,这一参数都保持一致。不过说实话,在24mm广角端下,0.35m的最短拍摄距离确实有些偏远。下图是在广角端24mm、最短拍摄距离下拍摄的案例,由此可见,该镜头在“广角微距”拍摄场景(即放大被摄主体的同时,纳入更多背景画面)中,表现可能稍显吃力。
(拍摄参数:相机Z6 III、镜头Z 24-120mm f/4 S、焦距24mm、光圈F5.6、快门1/320秒、感光度ISO400、白平衡:自动、图像控制:标准)
2. 长焦端120mm/最短拍摄距离拍摄
然而,切换到长焦端后,微距拍摄能力会发生质的飞跃。长焦端120mm下的最短拍摄距离同样为0.35m,此时的最大拍摄倍率可达0.39倍。0.39倍的最大倍率意味着,即便面对小型被摄体,也能拍出比预期更大的成像效果。这也正是该镜头长焦端焦距设为120mm,且全变焦范围保持0.35m最短拍摄距离的核心价值所在。
(拍摄参数:相机Z6 III、镜头Z 24-120mm f/4 S、焦距120mm、光圈F5.6、快门1/500秒、感光度ISO400、白平衡:自动、图像控制:标准)
“NIKKOR Z 24-120mm f/4 S”采用了两项尼康标志性的镀膜技术:一是能抑制斜射光干扰的“纳米结晶镀膜”,二是可有效减少垂直入射光反射的“ARNEO镀膜”。这两项技术使其逆光拍摄性能极为出色,即便在广角端拍摄时,阳光直接进入画面,也能放心拍摄,无需担心眩光、鬼影等问题。
(拍摄参数:相机Z6 III、镜头Z 24-120mm f/4 S、焦距24mm、光圈F5.6、快门1/8000秒、感光度ISO400、白平衡:8000K、图像控制:自定义原创图像控制)
对焦驱动方面,该镜头搭载了步进电机,并采用“多对焦系统”——通过多个对焦单元高效驱动多组对焦镜片。这一设计使其在宽泛的变焦范围内,都能实现精准且安静的对焦操作。
(拍摄参数:相机Z6 III、镜头Z 24-120mm f/4 S、焦距68mm、光圈F5.6、快门1/250秒、感光度ISO400、白平衡:自动、图像控制:标准)
作为一款长焦端覆盖120mm的标准变焦镜头,它在抓拍场景中自然也能大显身手。下图是使用标准焦段(49mm焦距)拍摄的案例,即便在变焦中间段,仍能稳定呈现高画质,这无疑印证了该镜头的卓越素质。
(拍摄参数:相机Z6 III、镜头Z 24-120mm f/4 S、焦距49mm、光圈F5.6、快门1/50秒、感光度ISO800、白平衡:自动、图像控制:标准)
无需移动拍摄位置,只需变焦即可将焦距提升至120mm进行拍摄,这正是该镜头的便捷之处。相较于105mm焦距,能灵活获得“再远一步”的拍摄视角,这无疑是它的一大魅力亮点。
(拍摄参数:相机Z6 III、镜头Z 24-120mm f/4 S、焦距120mm、光圈F5.6、快门1/500秒、感光度ISO400、白平衡:自动、图像控制:标准)
本次搭配使用的“Z6 III”相机,具备“灵活自定义图像控制”功能——用户可根据个人喜好,对“图像控制”参数进行细致调整。借助这一功能,该镜头的适用场景能进一步拓展,用户也能更享受拍摄的乐趣。
(拍摄参数:相机Z6 III、镜头Z 24-120mm f/4 S、焦距51mm、光圈F5.6、快门1/1000秒、感光度ISO400、白平衡:8000K、图像控制:自定义原创图像控制)
“NIKKOR Z 24-120mm f/4 S”凭借全新设计,相较于单反用(F卡口)的“AF-S NIKKOR 24-120mm f/4G ED VR”,在成像质量与操作体验上都实现了跨越式提升。需要说明的是,该镜头未搭载光学防抖机构,但当前尼康Z系列微单相机大多内置了机身防抖功能,因此实际使用中基本不会出现防抖方面的困扰。对于微单专用标准变焦镜头而言,小巧轻便的机身设计,其实比光学防抖更为重要。
相关文章
尼康“NIKKOR Z 24-120mm f/4 S”是Z卡口全画幅标准变焦镜头。作为一款全程F4恒定光圈的标准变焦镜头,它不仅拥有宽泛的变焦范围,还...
2025-09-27 0
在AI热潮的驱动下,用于建设数据中心的支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即将历史性地超过办公楼建设成本的增速。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7月...
2025-09-27 0
据美光最新公布的2025Q4及全年财报显示,美光不仅在财务方面取得亮眼成绩,还披露了其在高端内存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单季度营收达到113.2亿美元,全...
2025-09-27 0
如果您对源码&技术感兴趣,请点赞+收藏+转发+关注,大家的支持是我分享最大的动力!!!项目介绍肇新智慧物业是一个基于 Java + Vue 开...
2025-09-27 0
近日,一条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消息在科技圈里悄然传开。这所位于上海的高校,用一套看似普通的3D打印设备,攻克了困扰半导体行业多年的技术难题,在大尺寸晶圆...
2025-09-27 0
作为一个耳机发烧友,我对近来逐渐成为流行趋势的开放式耳机也有深入的了解。它凭借不入耳的舒适设计以及可以听到环境音的高安全性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追捧。不过...
2025-09-27 0
老铁们醒醒! 所谓“云手机免费无限时长”,纯属噱头!真相就仨字:新用户薅羊毛。想玩Root又怕搞废手机?神器来了!一、 云手机免费版无限时长真的吗?“...
2025-09-27 0
为激发少年儿童对天文科学的兴趣,厚植探索未知的情怀,在2025年全国科普月期间,南京栖霞区西岗街道科协、仙林湖社区党委联合金陵小学,共同策划“探秘宇宙...
2025-09-2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