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青春华章|大国重器,守护太湖碧水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25日 18:07 0 admin

9月23日下午,记者从江苏无锡宜兴城东港码头搭乘交通船,向太湖深处驶去。20分钟后,蓝白相间的“钢铁矩阵”映入眼帘——管道纵横交错,监控屏蓝光闪烁,各式机械紧密排布,宛如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移动工厂”。

这是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创生态清淤平台“太湖之光”。目前,它已在太湖“啃泥”一个多月。

青春华章|大国重器,守护太湖碧水

“太湖之光”水上作业平台。受访者供图

近观这座“大国重器”,实则是一个由5艘专业船只组成的“协同军团”,将生态清淤、筛分调絮、脱水减容、余水净化功能融于一体。

记者透过监控大屏看到,清淤船将绞吸头伸入湖底,挖出淤泥再通过管道输送至“太湖之光1号”,过滤掉贝壳、石子等杂质;“太湖之光2号”“太湖之光3号”则将筛分好的淤泥压制成含水率约50%的泥饼;余水则通过世界首制的余水处理船处理后,直接排入湖中,整个流程形成“挖泥—筛分—脱水—回水”闭环。

“从清淤到泥饼均在水上封闭施工,不占用陆地,避免了二次污染。”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太湖项目部副经理辛永涛说。以前挖出来的淤泥堆在岸边,风吹日晒发臭,周边居民意见大;余水要拉到岸上建厂处理,既占地方又费钱。现在余水不上岸,泥饼可用于湿地修复、矿坑复绿、盐碱地改良及环保建材生产,实现资源化利用。

青春华章|大国重器,守护太湖碧水

透过监控大屏可实时查看“太湖之光”作业情况。人民网记者 俞杨摄

为何要跟太湖泥“死磕”?辛永涛调出淤泥画面解释道:“这些黑褐色的淤泥氮磷含量高,是蓝藻的温床。蓝藻死后沉底,还会和淤泥产生厌氧反应,极易引发湖泛,危及周边居民饮水安全。”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过去曾因粗放发展付出惨痛代价。2007年,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入,水质出现富营养化,太湖曾暴发过蓝藻危机,“太湖美”一度变成“太湖忧”。

为了治理太湖,江苏省级财政已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20亿元,带动各级财政和社会投资近3000亿元,共实施7000多个重点工程。江苏省水利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太湖新一轮生态清淤已累计完成1665万方,而“太湖之光”的投用,让清淤效率和环保标准再上台阶。

青春华章|大国重器,守护太湖碧水

太湖美在太湖水。人民网记者 俞杨摄

今年年初,治太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江苏省生态环境厅通报称,太湖湖体氨氮稳定保持Ⅰ类,总磷浓度降至0.050mg/L,水质总体达到Ⅲ类,创下了30年来最好水平,首次全年达到国家良好湖泊标准;蓝藻水华首发时间较常年推迟93天,太湖蓝藻的警报正逐步解除。

“现在每天能清理8000立方米淤泥,够填满3个标准游泳池。”板框操作班组组长张文强指着监控大屏,语气中颇为自豪,“未来6年,它将给太湖做一次深度清洁,总清淤量能装满4000个游泳池。到时候太湖的水,肯定比现在更清!”

从“忧水”到“亲水”,从传统疏浚到智能清淤,随着“太湖之光”的轰鸣,太湖综合治理的步伐将更快,太湖将变得更美,江南水乡将更显魅力。

人民网记者 俞杨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