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不只是运气!日本50年30个诺奖目标,已完成近九成!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11日 08:12 0 admin

2025年10月的头几天,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榜单一出来,不少人又被日本惊到了。

京都大学的北川进拿了化学奖,大阪大学的坂口志文摘了生理学或医学奖。

不只是运气!日本50年30个诺奖目标,已完成近九成!

不只是运气!日本50年30个诺奖目标,已完成近九成!

这一下,日本手里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总数直接冲到了27个,本世纪这25年里就出了22个。

算下来几乎每年都有一位日本科学家能站上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这频率简直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

但这不是什么“运气爆棚”,这是日本几十年前就埋好的种子,如今到了该结果的季节。

日本为何能培育出如此众多的诺奖人才

你细看这22位新世纪得主的履历,能拉出一条特别清晰的时间线:超过60%都出生在二战结束前,八成以上的人在上世纪最后30年就把获奖的基础工作做完了

他们基本都是1945年日本投降后读的大学,赶上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后进了顶尖国立大学的研究生院。

等1972年日本经济超过西德成了世界第二,这帮人刚好在大学或企业研究所里搞出了关键突破。

这节奏踩得比钟表还准,跟提前写好的剧本似的。

日本战后的教育改革是第一个关键节点。

早年间昭和时代搞军国主义,《科学画报》《儿童科学》全是鼓吹军事科技的,弄得小伙子们都想当兵。

不只是运气!日本50年30个诺奖目标,已完成近九成!

战败后美国推着日本改教育,1947年出台《教育基本法》,把军国主义那套全扒了,换成和平与民主教育。

七所帝国大学改成国立大学,校长由老师选,教授们能说了算经费和人事,这下科研自由就有了保障。

就拿2012年拿诺奖的山中伸弥来说,他当年考进神户大学医学部,后来在大阪医院实习时手术做得一塌糊涂,被同事叫“捣乱医生”。

不只是运气!日本50年30个诺奖目标,已完成近九成!

但就是这样一个动手能力差的人,因为见了病人的痛苦决心搞基础研究,最后在京都大学宽松的环境里搞出了iPS细胞。

更厉害的是导师传承那股劲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导师大多经历过二战,对科研较真到近乎苛刻。

这种“拼命三郎”的劲头一代代传下来,形成了特殊的“学阀”接力体系。

粒子物理学界从汤川秀树到朝永振一郎,再到坂田昌一,最后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拿诺奖,整整三代人熬出来的。

1964年东京奥运会秀了科技肌肉,1965年朝永振一郎又拿诺奖,这股自信跟接力棒似的传到了后辈手里。

不只是运气!日本50年30个诺奖目标,已完成近九成!

经费和制度更是托底的关键。

日本经济好的时候,研发投入能占到GDP的3%以上,基础研究占比超12%。

2001年喊出“50年30个诺奖”,看着狂,其实是有底气的。

日本搞了个卓越研究员制度,40岁以下的尖子能拿五年稳定资助,每年600万日元,不用天天写申请报告。

大学还有终身教职,讲师升副教授后就稳了,不像美国“非升即走”那么焦虑。

北川进在京都大学一待41年,就盯着金属有机骨架(MOF)这个领域死磕,最后成了开创者。

不只是运气!日本50年30个诺奖目标,已完成近九成!

坂口志文从大阪大学到理化学研究所,换地方不换方向,这种 “坐冷板凳” 的环境,才养得出诺奖级成果。

诺贝尔奖的阴影

不过话说回来,诺奖这玩意儿也不是金本位,多少带点“西方滤镜”。

早年间瑞典有个化学家阿伦尼乌斯,自己拿了诺奖后就当“黑哨”,因为跟门捷列夫有过节,硬是把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给搅黄了获奖机会,第二年门捷列夫就去世了。

不只是运气!日本50年30个诺奖目标,已完成近九成!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写了本《权谋》,扒出诺奖科学奖里全是个人恩怨、国家利益的算计。

连爱因斯坦得诺奖都不是因为相对论,而是评委们看不懂相对论,只能给光电效应颁奖,还特意不提“理论”只说“定律”

这其中最水的得算文学奖,简直是“西方口味定制款”。

冷战时苏联的异见作家一个个拿奖,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全是解构苏联体制的。

后来西方盯上伊斯兰世界,土耳其的帕穆克、埃及的马赫福兹就冒出来了。

不只是运气!日本50年30个诺奖目标,已完成近九成!

1938年给美国作家赛珍珠颁奖更离谱,第二天就有批评家骂“是不是搞错了”,几十年后都被当成评委瞎眼的典型。

和平奖更不用说,戈尔巴乔夫因为向西方让步拿奖,也门的活动家获奖时,她的国家正被西方搅得鸡犬不宁,这奖很多时候不太行诺贝尔和平街,更像诺贝尔听话奖。

但有一说一,自然科学奖再怎么有猫腻,好歹得拿实验数据说话,不是靠耍笔杆子或站队就能混过去的。

日本这22个新世纪诺奖,9个物理、8个化学、5个生理或医学,全是硬邦邦的成果。

山中伸弥搞iPS细胞时,穷得要跑马拉松募捐,4小时跑完拿了1100万日元资助,最后成果改写了生物学教科书。

北川进开创的MOF材料,能用来储氢、净化水,是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

这些成就没半点水分。

我国的国家科技奖项

作为西方体系外的我国,也有自己的至高奖项,即国家科学技术奖。

不只是运气!日本50年30个诺奖目标,已完成近九成!

这些年我国的研发投入跟滚雪球似的,2023年基础研究经费增长9.3%,连续5年占比超6%,国家杰青项目还搞了滚动支持,优秀的能拿800万再续五年。

虽然提到科研获奖总是会提到金钱奖励,可能让很多人觉得神圣的科研怎么能和庸俗的铜臭混在一起。

但事实是,现代科技研究,早已不是一个两个天才猫在自己家后院闭门造车就能取得突破了。

现代科技研发是一个完整的、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的高学历人才共同努力, 需要大量的经费作为物质基础。

这些奖项给的钱相较于研发项目而言并不算多,但却是给科研人员们吃的“定心丸”。

就像日本的终身教职让科学家敢坐冷板凳,咱们的奖项体系也在给科研人员托底,目的都是为了不用为了经费急着发水论文,不用为了职称瞎折腾,能安安稳稳啃硬骨头

日本从战后教育改革到诺奖井喷用了半个世纪,咱们从2010年大规模投入科研至今才十几年,正是打基础的时候。

说到底,科学研究就像种果树,日本种的那批树现在到了盛果期,我国的树还在源源不断的扎根抽枝。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