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神舟二十一号发射成功了,谁能想到,那个曾经被外界质疑“只会模仿”的中国航天,如今已站在了人类太空探索的第一梯队。3.5小时刷新纪录,神舟二十一号再...
2025-11-05 0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
贵州广播电视台为国庆假期策划的AI短视频《藏在生活里的大国时刻》以独特的镜头语言,完成了一次对家国叙事的全新诠释。这部作品跳出传统宏大叙事的窠臼,将卫星上天、大桥通车的壮阔瞬间,与餐桌米饭的香气、通勤路上的晨光精准对接,更以AI技术为笔,在艺术与科技的碰撞中,让“大国”与“小家”的联结变得可感可触。它证明:真正的国力叙事,从来都藏在日常生活之中,而前沿科技,正让这种叙事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表达张力。
一、 叙事革命:以生活视角解构大国时刻
长久以来,国庆主题创作常困于“纪念碑式”的叙事惯性:镜头多聚焦于庆典盛况、工程雄姿等高光场景,这类符号虽具视觉冲击力,却因脱离普通人的生活体验,逐渐与观众形成情感隔阂。《藏在生活里的大国时刻》的突破,在于彻底转变叙事逻辑,不再以“历史的高光时刻”为核心,而是以“时刻中的历史”为脉络,用生活视角解构大国时刻,让宏大叙事自然融入日常场景。这种叙事革新并非简单的视角切换,而是通过时空连接与具象拆解两大手法实现。其一,以当代日常反照过往价值。作品选取的六个关键节点,均避开事件本身的高光画面,转而链接现在的生活成果:1966年袁隆平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画面未停留在实验室手稿,而是转向当代贵州稻田里饱满的稻穗,用“每碗米饭多盛的半勺米”这一日常细节,反照当年科研突破的民生价值——让观众从“吃得到、吃得饱”的切身经验里,读懂科研的意义。其二,以生活物件拆解宏大成就。2021年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宣告,未用数据堆砌或政策解读,而是表现为三个具象的生活场景:贵州山区搬迁户的新房子、新农人直播间的订单提示、乡村小学崭新的课桌椅。这些物件分别对应“住得好”“能增收”“有学上”的生活变迁,让近亿人脱贫的宏大成就,变成观众可感知的“从吃不饱到能存钱”的日常变化。即便是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这样的工程时刻,作品也避开剪彩仪式,转而捕捉两个生活片段,一是最高时速超350公里的声音播报,二是周末返乡行李箱里的家乡特产。前者用声音唤醒“速度快”的直观感受,后者用实物关联“回家易”的情感体验,让双城生活从抽象概念,变成周末能陪父母吃顿饭的具体幸福。这种“以日常映宏大”的叙事手法,恰恰回应了“大国时刻的温度,藏在普通人的日子里”的核心主题。
二、 AI赋能:用技术桥梁衔接宏大与微观
如果说对叙事视角的调整是作品的立意之基,那么AI技术的深度应用,则是让这一立意得以完美呈现的关键。贵州广播电视台的创作团队并未将AI当作简单的技术炫技工具,而是用其破解了“宏大与微观如何无缝衔接”的表达难题,在艺术呈现与科技应用间找到了精妙的平衡。AI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了宏观数据的生活转译。作品要展现“东方红一号”卫星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若用传统拍摄手法难以直观呈现。创作团队利用AI技术,将1970年卫星发射的轨道数据,与当代贵阳的气象预警系统、偏远山区的通信信号覆盖图进行算法融合,生成了一组动态视觉:卫星划过天际的轨迹,逐渐演变为城市里闪烁的路灯、手机上的天气预报图标、山村教室里的电视画面。这种转化让“航天技术服务柴米油盐”的抽象逻辑,变成了看得见的视觉叙事 。声音设计上的AI创新更见地域特色与艺术巧思。创作团队借鉴了贵州广电在方言AI领域的成熟经验,将采集的贵州方言样本输入AI模型,生成了带有情感波动的旁白配音。在主人公与父母电话交流时,AI配音自动融入西南官话的亲切语调;讲述袁隆平与贵州杂交水稻试验时,加入了稻田里的蛙鸣与稻谷碰撞声,这种声景匹配让声音不仅是信息载体,更成为情绪纽带。数据显示,这种AI方言配音的记忆留存率达到67%,远超普通话配音的23%,印证了科技对艺术表达的增效作用。更值得称道的是AI对细节真实的追求。在呈现2001年加入WTO后的生活变化时,AI技术还原了贵州超市20年前与现在的货架对比:从有几种进口零食到全球商品琳琅满目,从现金支付到移动扫码,甚至精确还原了不同年代商品的包装设计与价格标签。这种对生活细节的精准复现,让“开放带来繁荣”的宏大主题,通过购物车的变化变得清晰可感。
三、价值表达:在生活叙事中重建家国认同
《藏在生活里的大国时刻》的播出,超越了一段国庆主题视频的范畴,它为新时代的家国叙事提供了可借鉴的创作路径,更在价值层面实现了深刻的文化建构。作品最突出的价值,是重建了普通人与国家发展的情感联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宏大叙事往往产生疏离感,而这部作品通过“把国家大事装进生活场景”的方式,让观众在自身经验中找到共鸣:看到高铁就想起自己的返乡路,看到超市货架就想起购物选择的增多,看到脱贫户的新家就想起身边人的日子变化。这样的共鸣让家国情怀具象化为“我的生活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强大”的切身认知,而这种认知正是最牢固的家国认同基础。作品对AI技术的运用,也为媒体融合时代的内容创作提供了启示。当下不少AI创作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堆砌特效却缺乏灵魂。而贵州广电的实践证明,科技的价值在于解决艺术表达的难题,在于让创作者的思想更精准地抵达观众。AI复原的不是简单的场景,而是场景背后的情感。转译的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数据承载的意义,技术为内容服务的创作观,值得所有新媒体创作者借鉴。
从更广阔的文化视角看,作品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同构的精神内核。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还是当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都强调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相连。《藏在生活里的大国时刻》用AI镜头捕捉到的,正是这种连接的当代形态——花江峡大桥连接的不仅是峡谷两岸,更是国家发展与个体幸福;杂交水稻承载的不仅是粮食安全,更是民为邦本的古老智慧。在视频的结尾,AI将每一盏灯光与卫星、高铁、大桥等大国符号进行连接,最终在我们心中形成中国地图的轮廓。这个画面恰是对作品主题的完美诠释:大国的辉煌,由无数普通人的生活微光汇聚而成;而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让我们得以清晰地看见这份辉煌背后的生活温度。
四、结语
当国庆的钟声敲响,这部作品告诉我们:最好的家国礼赞,不是仰望星空的惊叹,而是低头看见自己生活里的美好。最前沿的科技表达,不是炫目的特效,而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宏大历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感动。这或许就是《藏在生活里的大国时刻》留给行业与观众最珍贵的启示。
撰文:刘嘉琦 娄立原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前言神舟二十一号发射成功了,谁能想到,那个曾经被外界质疑“只会模仿”的中国航天,如今已站在了人类太空探索的第一梯队。3.5小时刷新纪录,神舟二十一号再...
2025-11-05 0
这项由卡内基梅隆大学的Niloofar Mireshghallah教授和东北大学的Tianshi Li教授联合开展的重要研究发表于2025年10月,论...
2025-11-05 1
“中国天眼又有重大发现!” 近期,北京大学科研团队借助 FAST(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成功捕获恒星黑子磁场射电信号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
2025-11-05 1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贵州广播电视台为国庆假期策划的AI短视频《藏在生活里的大国时刻》以独特的镜头语言,完成了一次对家国叙事的全新诠释。这...
2025-11-05 2
媒体报道,AI通过通用型聊天机器人和AI编程工具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为OpenAI和微软等公司的收入带来增长,各家公司一直在尝试把员工的工作内容交...
2025-11-05 2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涓通讯员 吴而宝日前,在平潭跨境电商物流园,2025年“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园区3号仓库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
2025-11-05 3
10月30日,深圳湖北商会一行到访江汉区,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郭小平,区委副书记、区委统战部部长、区政协党组副书记胡金利,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隽波...
2025-11-05 3
特斯拉CEO马斯克称,AI5芯片样品预计将于2026年推出,计划于2027年量产。AI6芯片将采用相同的晶圆厂,但性能将提升约2倍。(财联社)...
2025-11-05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