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教育未来新图景!“科创天府·智汇蓉城”对接会共话AI+教育新机遇

今日快讯 2025年09月23日 19:45 0 aa
教育未来新图景!“科创天府·智汇蓉城”对接会共话AI+教育新机遇

中国经济新闻网成都讯(张丽■张正美)当人工智能走进课堂,不仅能帮助答题,还能备课、批改作业,甚至扮演“AI老师”……

9月22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主办的“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智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接活动——AI+教育专场暨“蓉聚・创未来”系列活动第十四期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行,搭建起AI技术供给方与教育需求方的沟通桥梁,来自政府、行业协会、学校及科技企业的代表共聚一堂,围绕AI如何重塑教育生态展开深度对话与务实对接。

教育未来新图景!“科创天府·智汇蓉城”对接会共话AI+教育新机遇

这场“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活动上,AI+教育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发布。成都七中英才学校现场抛出需求清单,教育机构、人工智能企业齐聚一堂,共话智能时代教育变革与机遇。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至教育领域,推动着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及教育管理的深刻变革。

AI+教育产业研报发布

供需对接推动教育“智”变

活动现场,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发布了《AI+教育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立足于全球与国内AI+教育产业发展现状,系统梳理其政策背景、市场规模、区域特征与核心技术。

教育未来新图景!“科创天府·智汇蓉城”对接会共话AI+教育新机遇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目前AI+教育产业的核心技术点分类应用包括大模型技术、知识图谱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及智能语音技术。

结合四川省等地方实践,报告深入分析了典型应用场景与实施成效,对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数据安全、算法公平、教师角色转变等挑战作出前瞻思考,旨在为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主体提供战略参考与实践指引,共同推动“以人为本、技术向善”的智能教育新生态构建,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统一。

教育未来新图景!“科创天府·智汇蓉城”对接会共话AI+教育新机遇

作为本次活动的需求方,成都七中英才学校教务处主任田小凤现场发布了学校在AI教育应用方面的具体需求,包括智能教学辅助需求、个性化学习路径、智能校园治理需求、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需求四个维度。

谈及参与此次活动的初衷,田小凤表示,在信息化浪潮下,学校始终在探索如何顺应时代趋势,让AI真正赋能教学、实现精准施教,“我们需要走出校园,与人工智能企业交流对接,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进AI在教学中的落地,所以非常感谢政府搭建的交流平台。”

在田小凤看来,AI是高效的教学工具,能承担大量基础性工作,但教师的“主导权”不可替代,“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掌握并主导AI工具,在人机互动中把握教学方向。现阶段,教师最核心的任务是主动思考如何将AI融入教学流程,让技术服务于教学目标,而非被动应对技术冲击。”

作为此次参会的企业之一,四川爱玩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AI教育领域,目前已服务于四川省内包括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在内的19所高校。

公司联合创始人贺智强表示,“针对成都七中英才学校在‘AI+教育’上的需求,我们可以从提供教学算力平台、协助师资培训、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三个方面予以支持。此前,我们已在师资培训与课程建设上与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开展过合作,我本人也是该校的人工智能特聘导师。”

贺智强说道,“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教师群体的实际教学情况,同时也发掘了新的合作机会,并与众多教育工作者建立了联系。接下来,我们将积极对接在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及算力平台方面有需求的学校,持续推动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AI能否替代人类教师?

圆桌共话教育未来新图景

“在AI能秒答所有问题的时代,教育该侧重教‘方法’还是‘知识’?”“AI时代来临,人类教师是否会被AI替代?”在圆桌会议阶段,十余位来自“AI+教育”领域的企业代表、教育一线的专家围绕前沿话题展开深度对话。

针对“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应侧重方法还是知识”的议题,电子科技大学天府协同创新中心AI算法普及中心主任杨一凡首先指出:“这两者并非非此即彼,而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

四川爱玩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贺智强则从工具视角提出生动比喻:“我们公司的定位是做人工智能的‘驾校’,帮助师生掌握并善用AI工具。”他强调,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兴趣,AI将成为未来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

随后,围绕“AI是否会替代人类教师”这一前瞻性问题,智算云腾(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梁爽表示,“老师不会被替代,但会更轻松,同时也面临更大认知深度的挑战。”

成都致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高远则进一步指出,未来五年教师编制虽不受冲击,但教学方法将迎来深刻变革,“教师面临的最大压力是持续学习,必须了解大模型在教学上的能力。”

作为教育机构的代表,四川大学附属中学生涯规划指导老师王潇飞从实际教学工作出发,分享了对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见解。“AI凭借强大算力,能有效弥补传统课堂中难以因材施教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学习路径。”王潇飞谈道,若仅从知识传授、学习监督和重复训练等功能层面定义教师角色,AI确实具备极大的“替代”几率,但教育的本质远不止于此,“教师的核心价值在于唤醒学生内心动力、引导自我认知、进行情感交流,这些‘人的层面’的教育是AI无法替代的。”

王潇飞还透露,川大附中正在实践层面积极推进AI与教育的融合,“学校不仅开设了多门AI相关选修课程,还专门打造了AI学习空间,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施。通过此次与人工智能企业的交流,为学校未来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整场圆桌讨论氛围热烈、观点碰撞不断,既有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也有对AI技术应用的理性审视,为智能时代教育发展路径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思路与启示。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