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马云:在质疑与失败中铺就的创业之路

AI科技 2025年10月13日 06:20 0 aa


马云:在质疑与失败中铺就的创业之路

提及马云,多数人想到的是阿里巴巴帝国的辉煌,但这份成就的背后,是数不清的拒绝、失败与无人理解的艰辛。他的创业史,本质上是一部“逆流而上”的抗争史。

马云:在质疑与失败中铺就的创业之路

1995年,已是大学英语教师的马云,偶然在美国接触到互联网。彼时中国尚未接入互联网,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未来的趋势,毅然辞职创办“中国黄页”——这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没有技术,他就用手写代码的方式制作网页;没有市场认知,他顶着“骗子”的质疑,跑遍杭州的企业推销“把公司搬上网”的概念。为了谈下一笔生意,他曾在寒风中苦等客户数小时,却换来“这东西能赚钱?”的嘲讽。更艰难的是,当时电信部门也推出了类似项目,资源、资金远不及对手的中国黄页,最终在激烈竞争中被迫出售,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马云:在质疑与失败中铺就的创业之路

1997年,马云带着团队北上,受外经贸部邀请开发官方网站。他满怀信心地投入全部精力,带领团队熬夜加班,仅用7个月就完成了网站建设,甚至推动了中国首次网上招商会的举办。但当他提出进一步拓展电商业务的想法时,却与体制内的保守思路产生分歧——对方更看重网站的“官方属性”,而非市场化潜力。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下,马云再次选择离开。这次北上,他不仅没赚到钱,还让团队经历了“从满怀希望到失望”的低谷,有人因看不到未来选择退出,核心团队仅剩6人。

马云:在质疑与失败中铺就的创业之路

1999年,带着仅有的50万元启动资金和18位核心成员(后来被称为“十八罗汉”),马云在杭州湖畔花园的一套民宅里,正式创立阿里巴巴。当时中国电商市场一片空白,投资者普遍不看好:“中国连信用体系都没有,怎么做网上交易?”他先后找了38家投资机构融资,全部被拒绝。最困难时,公司账上的钱只够维持半年,马云不得不带头降薪,甚至自掏腰包给员工发工资。为了节省成本,团队成员挤在民宅里办公,白天谈业务、写代码,晚上打地铺睡觉,连水电费都要精打细算。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全球互联网公司大面积倒闭,阿里巴巴也面临“生死考验”——海外市场烧钱过快,国内业务尚未盈利,马云不得不紧急裁员、关闭海外办事处,亲自飞往美国说服投资人继续注资。那段时间,他每天只睡3-4小时,既要稳定团队情绪,又要应对外界的唱衰,甚至在一次演讲中坦言:“晚上担心公司倒闭,会半夜惊醒。”

马云:在质疑与失败中铺就的创业之路

即便阿里巴巴逐渐走上正轨,艰辛也从未停止。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阿里巴巴一名员工被确诊,整个公司被迫隔离。为了不中断业务,员工们带着电脑回家远程办公,马云每天通过电话会议协调工作,甚至亲自给客户打电话解释情况,确保平台正常运转;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电商订单锐减,阿里巴巴B2B业务营收下滑,他果断调整战略,推出“淘宝商城”(后来的天猫),大力扶持中小卖家,才熬过行业寒冬。

从被拒绝的“黄页创始人”,到民宅里的“阿里掌舵人”,马云的创业之路没有捷径。他的艰辛,不在于体力上的劳累,而在于“在所有人不相信时,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他曾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这句话,正是他创业历程最真实的写照。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