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以创新为驱动、以应用为牵引、以安全为底线,构建软硬融合、协同创新的健康生态,让具身智能既跑得快又跑得稳具身智能,我国重点培育发展的未...
2025-10-15 0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在人类探索自然的征途上,深海、深地、深空一度是三大空白地带。把目光投向海洋,“十四五”期间,中国从“认识深海”到“利用深海”,一步步向着“海洋强国”建设迈进。
万米海底 “奋斗者”号突破认知边界
不久前,“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太平洋西北部深达9533米的海沟中,发现了一个绵延2500公里的巨大“生命绿洲”。五年来,从南海海沟到太平洋洋底,“奋斗者”号带着科研团队勘测足迹覆盖全球多个关键深海区域,为我国探索深海、利用深海打下坚实基础。
流花油田: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油气产量创新高
在深海开发中,能源开发的表现尤其突出。前不久,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流花油田”油气产量再创新高。
深海油气成我国能源供应重要“补给站”
五年来,中国海油国内原油产量增长至5861万吨,国内海上原油增产量超160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比例超过七成,深海油气已成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补给站”。而这些不断突破的背后,是我国深海装备的越来越硬核。
从渤海到南海 海洋“新装备”集体亮相
在渤海,垦利6-1亿吨级大油田上部组块完成安装,成为我国海上智能无人井口平台数量最多的开发项目。
在珠江口盆地,我国首个深海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已经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为我国的碳减排目标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北部湾海域,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水下机器人七功能机械手成功投用,为深海智能化作业提供技术支撑。
在海南海域,我国自主建造的亚洲首艘大型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正持续开展海底地层结构的三维测绘工作。未来的深海不只是“资源库”,更是科技突破、绿色发展的“新战场”。
向深海 深地 深空挺进·深地突破
您听过来自地下万米的声音吗?这就是科技人员把地下9000米至14000米的地震波波形转化为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如今,我国的钻机已经挺进到地下1万多米。1万多米的地下究竟是什么样子?
深地现场感受大国重器的“地心之力”
要获取这些来自万米地下的岩石画面,离不开我国自主研制的深地探测三利器——钻头、钻机和导向系统。五年来,这些新装备的应用,不断压缩着中国深地钻探时间表。从地下7000米突破至8000米,我国用了29年;从8000米迈进至9000米,用了15年;从9000米冲刺至万米大关,仅用了3年。
深地塔科1井:突破与风险并存 成功钻至地下10910米
突破也常常与风险并存。深地塔科1井从地表启动钻探时一路“高歌猛进”,279天就突破了万米大关,却在从万米向最后近1公里冲刺时,足足耗了300多天。
当钻井距离地下万米仅剩23米时,突然出现了卡钻,一旦处理不好,8000多米的钻杆就可能永远“埋”在地下,前期所有努力都将功亏一篑。
终于,深地塔科1井在2025年年初迎来了历史性时刻——成功钻至地下10910米!首次在万米地下找到了油气的踪迹。
向深海 深地 深空挺进·星际远航
“十四五”期间,中国探月工程实现从月球正面采样到月背采样的历史性跨越,突破逆行轨道设计、月背智能采样等关键技术,并以开放姿态搭载多国科学载荷,为人类月球知识库贡献了关键力量。
“十四五”中国探月解锁更多月球奥秘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奔向月球。在经历了23天的太空探险之后,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历经53天的太空旅行后,携带1935.3克月球背面样品返回地球,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其研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揭示南极-艾特肯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
目前,我国探月工程四期正在实施,2026年嫦娥七号将出发,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存在的证据。嫦娥八号计划于2029年前后发射,与嫦娥七号共同开展科学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验证试验,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基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来源:【人民日报】以创新为驱动、以应用为牵引、以安全为底线,构建软硬融合、协同创新的健康生态,让具身智能既跑得快又跑得稳具身智能,我国重点培育发展的未...
2025-10-15 0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在人类探索自然的征途上,深海、深地、深空一度是三大空白地带。把目光投向海洋,“十四五”期间,中国从“认识深海”到“利用深海”,...
2025-10-15 0
10月15日,成都迈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迈科康生物”)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上海迈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迈科康”)自主研发的重组带状疱疹...
2025-10-15 0
2025年下半年,两条科技新闻放在一起看,总让人觉得“反常识”。一条来自中国:复旦大学周鹏—刘春森团队研发出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成果直...
2025-10-15 1
近日,中国正式实施稀土全产业链管制措施,不仅直接限制稀土成品出口,更将开采、冶炼、磁材制造等全链条技术及生产线服务纳入管制清单。这一招直接让美国等国家...
2025-10-15 1
TRU Simulation 近日宣布,美航集团旗下美国航空学院已签约采购 5 台 Skyhawk Veris 虚拟现实模拟器,未来还可选择增购 10...
2025-10-15 1
企业应用AI正经历从“调用模型”到“构建AI Agent”的根本性范式转移。作者|王艺编辑|王博2025年Q4开始了,AI Agent(智能体)的热度...
2025-10-15 0
大象新闻记者 雷刚 通讯员 张超会为进一步加快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着力构建数智化转型“全业务赋能”新格局,近日,国网平舆县供电公司以人工智能、系统深化...
2025-10-15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