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15日 14:57 0 aa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在人类探索自然的征途上,深海、深地、深空一度是三大空白地带。把目光投向海洋,“十四五”期间,中国从“认识深海”到“利用深海”,一步步向着“海洋强国”建设迈进。

万米海底 “奋斗者”号突破认知边界

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

不久前,“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太平洋西北部深达9533米的海沟中,发现了一个绵延2500公里的巨大“生命绿洲”。五年来,从南海海沟到太平洋洋底,“奋斗者”号带着科研团队勘测足迹覆盖全球多个关键深海区域,为我国探索深海、利用深海打下坚实基础。

流花油田: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油气产量创新高

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

在深海开发中,能源开发的表现尤其突出。前不久,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流花油田”油气产量再创新高。

深海油气成我国能源供应重要“补给站”

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

五年来,中国海油国内原油产量增长至5861万吨,国内海上原油增产量超160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比例超过七成,深海油气已成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补给站”。而这些不断突破的背后,是我国深海装备的越来越硬核。

从渤海到南海 海洋“新装备”集体亮相

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

在渤海,垦利6-1亿吨级大油田上部组块完成安装,成为我国海上智能无人井口平台数量最多的开发项目。

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

在珠江口盆地,我国首个深海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已经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为我国的碳减排目标提供了新的途径。

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

在北部湾海域,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水下机器人七功能机械手成功投用,为深海智能化作业提供技术支撑。

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

在海南海域,我国自主建造的亚洲首艘大型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正持续开展海底地层结构的三维测绘工作。未来的深海不只是“资源库”,更是科技突破、绿色发展的“新战场”。

向深海 深地 深空挺进·深地突破

您听过来自地下万米的声音吗?这就是科技人员把地下9000米至14000米的地震波波形转化为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如今,我国的钻机已经挺进到地下1万多米。1万多米的地下究竟是什么样子?

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

深地现场感受大国重器的“地心之力”

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

要获取这些来自万米地下的岩石画面,离不开我国自主研制的深地探测三利器——钻头、钻机和导向系统。五年来,这些新装备的应用,不断压缩着中国深地钻探时间表。从地下7000米突破至8000米,我国用了29年;从8000米迈进至9000米,用了15年;从9000米冲刺至万米大关,仅用了3年。

深地塔科1井:突破与风险并存 成功钻至地下10910米

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

突破也常常与风险并存。深地塔科1井从地表启动钻探时一路“高歌猛进”,279天就突破了万米大关,却在从万米向最后近1公里冲刺时,足足耗了300多天。

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

当钻井距离地下万米仅剩23米时,突然出现了卡钻,一旦处理不好,8000多米的钻杆就可能永远“埋”在地下,前期所有努力都将功亏一篑。

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

终于,深地塔科1井在2025年年初迎来了历史性时刻——成功钻至地下10910米!首次在万米地下找到了油气的踪迹。

向深海 深地 深空挺进·星际远航

“十四五”期间,中国探月工程实现从月球正面采样到月背采样的历史性跨越,突破逆行轨道设计、月背智能采样等关键技术,并以开放姿态搭载多国科学载荷,为人类月球知识库贡献了关键力量。

“十四五”中国探月解锁更多月球奥秘

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奔向月球。在经历了23天的太空探险之后,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

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历经53天的太空旅行后,携带1935.3克月球背面样品返回地球,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其研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揭示南极-艾特肯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

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

目前,我国探月工程四期正在实施,2026年嫦娥七号将出发,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存在的证据。嫦娥八号计划于2029年前后发射,与嫦娥七号共同开展科学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验证试验,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基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