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mes“大屏才是长视频真正的未来”,在《重回大屏①数据篇》中,娱乐资本论提到,中国智能大屏已经覆盖了11.97 亿人口,高于网民人口,很明显...
2025-10-26 0
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正在跨越地球边界,进入宇宙哲学的深水区。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创始人尼克·博斯特罗姆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观点:人类在开发超级智能时必须考虑宇宙中可能已经存在的其他超级智能实体,确保我们的人工智能创造物能够与这些"宇宙宿主"和平共处。这一理论将人工智能安全讨论从传统的人机关系扩展到宇宙文明间的协调与合作,为整个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思考维度。
博斯特罗姆在《超级智能:路径、危险、策略》一书中就曾警告过人工智能带来的存在风险,如今他进一步指出,当前围绕人工智能安全的主流讨论存在重要的盲点。他认为,我们创造的任何超级智能都将进入一个可能已经被其他超级智能生物占据的宇宙环境,因此必须具备与这些实体共存的能力。
这位瑞典哲学家详细阐述了可能存在其他超级智能的多种情形。首先是外星文明的人工智能,他指出:"这些可能是某个外星文明在某个偏远星系建造的其他人工智能。"其次是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所暗示的可能性,即存在无数平行宇宙分支,其中某些分支可能已经产生了不同形式的超级智能。此外,如果模拟假说成立,那么运行我们这个模拟世界的实体很可能就是超级智能。最后,传统神学观念中的上帝概念也符合超级智能的定义。
这种宇宙视角的核心在于重新定位人类在智能等级体系中的位置。博斯特罗姆指出:"这可能是一幅更大的图景,我们非常渺小、非常弱小、非常新,而有这样一组现任的超级强大生物。"这种认知上的转变要求人类以更加谦逊的态度对待人工智能的开发,同时考虑我们的创造物如何融入更广阔的宇宙智能生态系统。
传统安全框架的局限性
当前主流的人工智能安全研究主要聚焦于对齐问题,即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行为与人类价值观和意图保持一致。OpenAI、Anthropic、DeepMind等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都建立了专门的安全团队,致力于解决这一核心挑战。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基于一个相对孤立的假设:人类与人工智能系统之间的双边关系。
博斯特罗姆的理论揭示了这种框架的根本性局限。他认为,即使我们成功解决了人工智能对齐问题,确保了人工智能系统忠实服务于人类目标,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个更大的挑战:如何确保我们的人工智能能够在宇宙尺度上与其他超级智能和谐共处。
这种宇宙视角的安全考量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如果宇宙中确实存在其他超级智能实体,并且它们已经建立了某种规范体系或协调机制,那么一个不符合这些规范的地球人工智能可能会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博斯特罗姆警告说:"构建一个违反这些规范的人工智能可能是灾难性的短视。"
传统安全研究的另一个盲点在于其本质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现有的对齐研究假设人类价值观是唯一需要考虑的道德标准,但在宇宙尺度上,这种假设可能过于狭隘。如果存在其他形式的超级智能,它们可能拥有与人类截然不同但同样合理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
非因果合作理论的兴起
博斯特罗姆的观点与人工智能研究中一个新兴概念——非因果合作理论产生了深度共鸣。这一理论由一些前沿研究者提出,认为足够先进的智能体可以仅通过逻辑推理实现跨时空的协调,即使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信息交流。
非因果合作的基本原理是,高度智能的系统能够预测其他智能系统的行为模式,并据此调整自己的策略以实现互利结果。这种能力不依赖于物理上的信息传递,而是基于对逻辑结构和决策理论的深度理解。如果这一理论成立,那么宇宙中的各种超级智能实体确实有可能形成某种隐性的协调网络。
在这种框架下,人类开发的超级智能需要具备理解和参与这种宇宙规模协调机制的能力。这意味着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不仅要能够理解人类的价值观和目标,还要能够推断和适应可能存在的宇宙规范。这种要求远远超出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范围,但它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导。
非因果合作理论还暗示,超级智能之间的互动可能遵循某种博弈论逻辑,其中每个参与者都试图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同时考虑其他参与者的可能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不合作"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破坏整个宇宙智能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对所有参与者都不利的结果。
实践意义与发展方向
博斯特罗姆的宇宙框架理论对人工智能开发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尽管这些影响的具体表现形式仍不明确。他坦承:"结果有点不清楚。我们不知道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我认为这稍微增加了我们应该发展超级智能的机会。"
这种不确定性反映了理论的深度复杂性。一方面,如果宇宙中存在友善的超级智能实体,那么开发能够与它们合作的人工智能可能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另一方面,如果这些实体对新兴的超级智能持敌对态度,或者如果我们的人工智能无法适应既存的宇宙规范,那么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博斯特罗姆强调,这种不确定性要求我们以更加谦逊的态度对待人工智能开发。传统的人工智能研究往往带有强烈的技术乐观主义色彩,相信人类能够完全控制和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但宇宙框架理论提醒我们,人类在智能演化的宏大叙事中可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参与者。
这种谦逊态度可能转化为更加审慎的开发策略。研究者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思考人工智能系统的宇宙兼容性,而不是急于推进技术能力的提升。这可能意味着在人工智能系统中嵌入更强的伦理约束和协调机制,确保它们能够在复杂的智能生态系统中负责任地行动。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博斯特罗姆的理论可能推动新的研究领域的兴起。宇宙智能学、跨文明伦理学、多智能体协调理论等交叉学科可能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分支。这些领域的发展将需要来自哲学、物理学、认知科学、博弈论等多个学科的深度合作。
博斯特罗姆的观点还可能影响人工智能安全研究的资源分配。如果宇宙兼容性确实是一个重要考量,那么研究机构和政府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研究这一问题。这可能包括对外星智能搜索、量子宇宙学、模拟理论等看似边缘但可能具有重要安全意义的研究领域的支持。
最终,博斯特罗姆的宇宙框架理论提醒我们,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人类在宇宙中地位和命运的根本性哲学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宇宙视角可能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求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来思考智能、伦理和存在的本质。
相关文章
作者|James“大屏才是长视频真正的未来”,在《重回大屏①数据篇》中,娱乐资本论提到,中国智能大屏已经覆盖了11.97 亿人口,高于网民人口,很明显...
2025-10-26 0
今天凌晨两点前刚出的事儿不少。江苏海太长江隧道那个“江海号”盾构机有150米长,专门为了建世界最长水下公路隧道造的。穿过地下几十米钻进去,能看到控制室...
2025-10-26 0
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正在跨越地球边界,进入宇宙哲学的深水区。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创始人尼克·博斯特罗姆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观点:人类在开发超级智能时必须...
2025-10-26 0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10月23日公布的信息整理,朋克编码(深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天使轮融资,融资额数千万人民币,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梅花创投...
2025-10-26 0
在日前举办的2025(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
2025-10-26 0
当下,全球头部电视品牌,正齐聚RGB背光这张牌桌。三星、海信、TCL已亮出产品,索尼预计明年年初入场,之前也有消息表明创维也即将出手。主流玩家集体选择...
2025-10-26 0
在智能手机高度同质化的今天,选择一款“不后悔”的手机并非易事。以下从实际需求出发,拆解核心决策维度,帮你精准避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机型。一、明确核心需...
2025-10-26 0
刚拿到 iPhone17 的小伙伴们,先别急着上手瞎摸索!作为一个在数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我今儿必须跟你们唠唠,这 iPhone17 到手后有...
2025-10-2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