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信息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
2025-10-07 0
前阵子与一个做企业AI开发的朋友吃饭,他吐槽起以前做客户服务机器人的糟心事儿,用户上来问“想查下我的订单在哪儿”,机器人只会机械回复“请提供您的订单号”。
用户接着怼“我都登录了还不知道我是谁?”,他们团队天天改提示词,今天加“要礼貌”明天加“先认用户”,改到吐效果还是一般,直到后来他们换了个思路搞“上下文工程”。
同样是查订单,机器人能直接说“我看到您最近有三单,#123是T恤、#124是牛仔裤、#125是鞋子,您想查哪一个?”,这样的显示,用户的满意度一下就上去了,这事儿,其实就是现在企业级AI的真实写照,早就不拼提示词那点小技巧了,现在拼的是“上下文”的系统战争。
朋友跟我讲,他们之前做过个实验,把200多条业务提示词喂给同一个大模型,本来以为把提示词写得越花哨、越细致,AI准确率就越高,结果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真正决定AI能不能做好事的,是上下文里的“三把锁”,知识边界、权限边界、会话记忆,简单说就是AI要知道“该懂什么”“能看什么数据”“记得之前聊了啥”,搞清楚这三点,AI的幻觉率降了不少,交付项目的时间也从按月算变成按周算。
我以前总觉得企业AI不行,是因为大模型不够厉害,后来听朋友分析才明白,很多项目失败跟模型没关系,是给AI的信息太差劲,比如,用户都登录系统了,AI还不知道用户是谁,要查订单得让用户自己报号,或者给AI的信息又乱又不全,一会儿是去年的订单数据,一会儿是不相关的产品介绍,AI就算再聪明也没法好好干活。
这就跟咱们跟人办事儿一样,你得把前因后果、关键信息说清楚,人家才能帮你办明白,光让人家“好好办”“仔细办”,没用!
以前,搞提示词工程,就像教AI“怎么说话”,比如写封邮件要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总结文字要抓哪些重点,都是单条指令的优化, 但上下文工程不一样,是教AI“该知道什么”。
用户的历史对话、CRM里的客户数据、知识库的政策文档,这些都得整理好给AI,让AI在做事前能看到完整的信息,本来想举个更复杂的例子,后来发现用朋友的话总结最到位,“提示词是给AI个小抄,上下文是给AI个档案库”。
不过,搞上下文工程也有个麻烦事儿,AI的“记忆”是有限的,朋友说这叫“上下文窗口”,就像咱们手机的内存,不能什么东西都往里面塞,有个叫AndrejKarpathy的AI专家说过,大模型就像电脑的CPU,上下文窗口就是电脑的RAM,内存满了电脑会慢,AI的上下文窗口满了也会出问题。
我听朋友说过几个真实的坑,比如,他们之前把客户的10条订单信息和物流政策都塞进上下文,结果AI只记得第一条和最后一条订单,中间的全忘了,这叫“中间遗忘”,还有时候信息塞太多。
AI连用户最开始要查订单的需求都记混了,回复的时候扯到别的地方去了,这叫“上下文干扰”,这跟咱们记东西特别像,你要是一下子记十件事,很容易漏中间的,或者记混了,所以,要挑重点记。
朋友他们应对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不随便给AI塞信息,而是根据当前要办的事挑重点,比如,用户要查订单,就只把用户近期的订单数据、对应的物流系统接口信息调出来,别的不相关的内容一概不塞。
这样既不占AI的“内存”,也能保证AI看到的都是有用的信息,这样看来,上下文工程不是把所有信息堆给AI就完事儿了,是要“精准投喂”,该给的不能少,不该给的不能多。
就拿之前查订单的例子说,用上下文工程做的机器人,第一步先通过登录信息认出用户,知道用户的ID,第二步马上调CRM的数据,找出用户最近的三笔订单,第三步还会提前查一下知识库的配送政策,怕用户后续问退货的事儿。
等用户说要查#124订单,机器人直接调用物流接口查状态,最后把订单信息、物流情况、退货政策一起告诉用户,这一套下来,比以前光靠提示词的机器人贴心多了,用户不用反复提供信息,AI也能一次把事儿办到位。
现在,企业级AI的竞争早就不是比谁的大模型更厉害,毕竟市面上好用的模型越来越多,大家都能拿到,真正的差距在上下文工程上,谁能把散在ERP、CRM、IAM里的零碎数据,整理成AI能用的“业务快照”,谁就能让AI更靠谱、更高效。
朋友说他们现在接项目,客户最先问的不是用什么模型,是“你们怎么管上下文数据”,所以说,企业AI从“拼提示词”到“拼上下文”,不只是换了个说法,是做事的思路变了。
以前,是靠技巧临时解决问题,现在是靠系统长期做好服务,以后哪家企业想在AI上占优势,别光盯着大模型,多花点心思搞上下文工程,把数据整理好、管理好,才能让AI真正帮上忙。
相关文章
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信息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
2025-10-07 0
OpenAI与AMD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正在重塑全球AI芯片产业格局。这项涉及6吉瓦算力部署和最多10%股权交换的交易,不仅让AMD股价在单日内暴涨23...
2025-10-07 0
整体投资趋稳回升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产业总投资额为4550亿元,同比下滑9.8%,不过相比去年同比下降41.6%,已有明显收敛向好之势。随着全...
2025-10-07 0
前阵子与一个做企业AI开发的朋友吃饭,他吐槽起以前做客户服务机器人的糟心事儿,用户上来问“想查下我的订单在哪儿”,机器人只会机械回复“请提供您的订单号...
2025-10-07 0
2025年9月30号,Anthropic直接扔出了ClaudeSonnet4.5,这时间点选得挺有讲究,一周后就是OpenAI的年度开发者大会,明摆着...
2025-10-07 0
2025年有色板块和AI板块联袂上涨,因为有色金属已经不再仅仅是基础工业生产资料,而是迅速成为高科技行业的生命源泉。国内的产品生态已经从过去的初加工到...
2025-10-07 0
#全民科普在行动#中国在高温超导领域接连传来重磅突破,全球科技界为之瞩目。镍氧化物——这一曾被视为“潜力股”的新型材料,正迅速崛起为未来能源技术的“新...
2025-10-07 0
科学家们成功开发出一套革命性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精确预测哪些酶可以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这一突破有望彻底改变药物开发和绿色化学合成的格局。这项发表在《自...
2025-10-0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