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我国首个,成功立项!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10日 19:42 0 aa
我国首个,成功立项!

10月8日,记者从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了解到,我国在钍基核燃料元件制造分析领域主导修订的首个国际标准——《核技术—核燃料—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量铀和钚基材料中杂质元素的程序》项目,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功立项。该标准的关键突破在于新增了钍基材料的检测方法,填补了国际空白,标志着我国从此掌握该领域的规则制定权,实现从“执行者”向“定义者”的跃升。

“钍基燃料是一种新型核燃料,原来国际标准中没有针对钍基燃料的大众元素分析方法,这是首次加在标准里,填补了国际空白,输出了中国经验。”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核燃料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郭建新说。

为促进钍资源开发利用,在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指导支持下,由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牵头,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攻关,成功验证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钍基化合物的可行性,并最终推动该提案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立项通过。“原来国标并不完善,因为没有囊括所有核燃料的基体,这次加上钍之后,将促进钍资源的利用,促进向钍铀循环这种新型的核能方向发展。这也是在核燃料元件分析领域,发出了我国的声音。”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生产运行部标准化科主任董秋实说。

钍是国际公认的性能优越的潜在核资源,可转换成易裂变核素。记者了解到,钍基核能具有资源丰富、核废料少、适应性好等优点。本次将标准适用范围从铀和钚基材料扩展至钍基材料,不仅标志着中国在钍基燃料分析这一重要赛道掌握规则制定权,更为全球钍基核燃料的研发、生产与贸易提供了统一、可靠的分析依据。董秋实说:“过去核燃料分析领域很多标准都是国外主导,他们编制,我们执行。该标准发布之后,在钍燃料元件杂质元素分析方面,中国就从‘执行者’变成‘定义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国际话语权。”

从全球资源禀赋看,地壳中钍的预估储量是铀的3~4倍,这为核能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对于我国而言,铀资源相对贫乏,但钍矿资源却较丰富,且主要伴生于稀土矿中。以包头白云鄂博矿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其钍资源储量达22万吨,在开采稀土时可同步低成本提取,我国仅稀土工业每年副产的二氧化钍就超过200吨,其发电潜力相当于5亿吨煤。此次国际标准的建立,不仅为我国将资源禀赋转化为能源优势铺平道路,更将助力世界清洁能源发展。

来源 丨包头日报

编辑丨姜卉

值班主任丨贾慧珍

审核丨王雪仙 张群群 肖楠

我国首个,成功立项!

点亮“

我国首个,成功立项!

”和“

我国首个,成功立项!

”给小布加个鸡腿吧

我国首个,成功立项!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